《兰陵王·咏柳》
时间: 2025-01-11 05:2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陵王·咏柳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为谁碧。千缕春愁似织。年时见拖雨弄晴,此树依稀玉河侧。长条覆路直,金勒犹嘶过迹。东风紧飘尽暗尘,怊怅携柑倦游客。春痕试寻觅。对蔓草瀛亭,斜照铜陌。迟莺早燕沈消息。空青眼抛汝,白头催我,灵和前事付过翼。叹人已非昔。羌笛。听吹入。又郭黯烽晨,旗闪烟夕。漫天飞絮浮云隔。念千里芳堠,五湖幽宅。声声桥上,唤杜宇,去未得。
白话文翻译
这柳树的碧色是为了谁呢?千缕春愁如同织就般缠绵。每年春天总能看到它在雨中摇曳,阳光普照时,这棵树依稀就在玉河旁边。长长的柳条覆盖在路上,金色的马儿还在马蹄声中留下过的痕迹。东风强劲,吹散了沉重的尘埃,令人怅惘的我带着柑橘,疲惫的游子。春日的痕迹试图去寻找。在那蔓草丛生的瀛亭前,斜阳照在青铜的街道上。迟到的黄莺和早来的燕子都已失去消息。空留青眼抛下你,白发催促我,往昔的灵魂和事情都已随风而去。叹息之间,人已不再是从前。听到羌笛的声响,仿佛是从远方吹来。再看那郭外的烽火晨曦,旗帜在烟雾中闪烁。漫天飞舞的柳絮和浮云相隔千里。思念那千里之外的芳草,和五湖之畔的幽静宅院。桥上声声杜宇的呼唤,却依然无法相聚。
注释
- 碧:指柳树的绿色。
- 千缕春愁:形容春天带来的忧愁如同千丝万缕般。
- 玉河:象征美好而清澈的水流。
- 长条覆路直:长长的柳条垂挂在路上,形容柳树的茂盛。
- 金勒:指金色的马具,象征骑马的旅人。
- 怊怅:形容愁苦、失落的心情。
- 柑倦游客:指疲倦的游人,携带的柑橘。
- 春痕:春天留下的痕迹。
- 青眼:指目光投向远方的忧愁。
- 羌笛:一种乐器,常用于表达乡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孙桐,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词曲,作品多围绕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以细腻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
《兰陵王·咏柳》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作者通过描写柳树,抒发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兰陵王·咏柳》通过对柳树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春天的愁苦与思念。诗中“千缕春愁似织”一句,便将春天的美好与忧伤紧密交织,柳树成为了情感的载体。在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长条覆路直”、“金勒犹嘶过迹”,通过生动的景象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不仅有对春天的美好描述,还有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深刻反思。使用“空青眼抛汝,白头催我”体现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谁碧:引入柳树的颜色,暗示其背后的情感。
- 千缕春愁似织:春天的忧愁如同细线编织,感情细腻。
- 年时见拖雨弄晴:描写春雨后的晴天,暗含人生的起伏。
- 此树依稀玉河侧:柳树的美在于它的依傍,象征着记忆的美好。
- 长条覆路直:柳条垂挂,隐喻生命的延续。
- 金勒犹嘶过迹:马儿的嘶鸣声,增添了游子的寂寞感。
- 东风紧飘尽暗尘:东风吹散尘埃,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怊怅携柑倦游客:游人疲惫,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 春痕试寻觅:春天的痕迹令人怀念,试图寻找那份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愁似织”,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
- 拟人:将柳树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迟莺早燕”,形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柳树及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刻关系,充满了哲理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与生命力。
- 春愁:代表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 青眼:表达对远方的期待与失落。
- 羌笛:象征乡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缕春愁似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厌倦
- D. 自豪
-
“金勒犹嘶过迹”中的“金勒”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马具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饮品
-
诗中提到的“青眼”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忧愁
- C. 愤怒
- D. 喜悦
答案
- B. 忧愁
- B. 马具
-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思乡之情。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相呼应。
诗词对比
- 《兰陵王·咏柳》与《春江花月夜》都以自然景物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人们对往昔的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两首诗在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但共同体现了对时光流转和情感变化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