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南归别京华故人,次清真韵》
时间: 2025-01-26 01:51:0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兰陵王 南归别京华故人,次清真韵
作者: 吴梅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旅程直,新柳长亭乍碧。
东郊外回望九重,日冷觚棱淡无色。
吴阊问旧国,应识长洲病客。
销凝处,缁化素衣,凄绝幽闺费刀尺。
哀吟认鸿迹,正草暗秋门,
花谢瑶席,饥驱低首嗟来食。
算百岁如梦,万人如海,
摇鞭归去趁快驿,笑多事南北。
悲恻,乱愁积。
叹白发江关,天地孤寂。
西楼把盏相思极,
待薄醉欹枕,浩歌横笛。
阴晴难料,又夜雨,带泪滴。
白话文翻译:
我踏上归途,路途笔直,新绿的柳树和长亭初显翠色。
在东郊外回头望去,九重天阙在寒日的照耀下显得黯淡无光。
吴阊向我询问旧日的故国,想必他也认得那长洲的病客。
在那凝重而消沉的地方,我的黑衣化作素衣,凄凉的幽闺难以自持。
我在悲吟中认出了鸿雁的踪迹,正值草木凋零的秋门;
花瓣凋零在瑶席上,饥饿让我低头叹息,渴求一口食物。
算得一生如梦,世人如海,
我驱马归去,急急赶路,笑谈南北的纷扰。
内心悲恻,愁绪累积。
我叹息白发在江边,天地间一片孤寂。
在西楼举杯,思念至极,
待我微醉靠在枕头,纵情高歌,横吹笛声。
阴晴难测,夜雨再来,泪水滴落。
注释:
- 旅程直:指归途平坦,直达目的地。
- 新柳长亭乍碧:新芽的柳树与长亭初显翠绿的景象。
- 九重:指天宫的高阙或皇宫的重重楼阁。
- 吴阊:指吴阊阁,象征故国。
- 缁化素衣:原本的黑衣变为白衣,象征哀痛。
- 鸿迹:鸿雁的踪迹,常用来寄托思念。
- 瑶席:瑶席是美丽的席子,象征高雅的生活。
- 白发江关:指年老和离别,表达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梅,字梅庵,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擅长诗词,尤其是词和古诗。吴梅的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悟,情感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吴梅南归之际,表达了对故国深切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沧桑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兰陵王》诗中,吴梅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归途的孤寂和对故国的思念。开篇以“旅程直,新柳长亭乍碧”引出归途的景象,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然而,随着对故国的回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哀伤感逐渐显露。诗句中不断出现的“哀吟”、“愁积”等词汇,揭示了内心的苦闷和对故土的依依不舍。尤其在“算百岁如梦,万人如海”一句中,诗人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浩瀚的历史相对照,令人感到沉重的哲理思考。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程直,新柳长亭乍碧:归途平坦,春天的柳树与亭子显得格外青翠,象征希望与生机。
- 东郊外回望九重:回头望去,远处的皇宫显得冷清,暗示对旧国的思念。
- 吴阊问旧国:故人询问往事,勾起怀旧之情。
- 应识长洲病客:怀念长洲的病客,暗指自己对过去的追忆。
- 销凝处,缁化素衣:在沉重的情感中,黑衣变为白衣,象征哀痛与失落。
- 哀吟认鸿迹:在悲伤中认出了鸿雁的踪迹,象征远方的思念。
- 正草暗秋门:草木凋零,暗示时光的流逝。
- 花谢瑶席,饥驱低首嗟来食:美好的生活已不复,自己却因饥饿而低头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如“阴晴难料”,表现内心的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孤独的深切体会,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新柳:象征春天与希望。
- 长亭:寄托离别与思念。
- 鸿雁:象征思念与远方的联系。
- 白发:代表衰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柳长亭乍碧”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凋零
答案: B
-
“算百岁如梦”中的“梦”寓意是什么?
- A. 生命短暂
- B. 梦想的实现
- C. 美梦成真
答案: A
-
诗中提到“吴阊”,它象征什么?
- A. 亲友
- B. 故国
- C. 过往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吴梅与辛弃疾的作品,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都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吴梅更细腻而富有个人情感,而辛弃疾则更具豪放气概。
参考资料:
- 《近现代文学研究》 - 研究吴梅作品的文化背景与风格。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解析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