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时间: 2025-01-26 00:2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陵王
作者: 黄燮清
晚天阔。秋意江城漏泄。河桥路,憔悴绿杨,几点归鸦弄残叶。征衫大瘦绝。弹铗。清游未歇。凉阴袖,三四暮蝉,似向西风诉离别。平原控金埒。看野草凄迷,疲马争啮。烟中楼阁云堆叠。望远水无际,乱峰争暝,苍茫残照赴雉堞。正搔首时节。凝结。乱愁积。算抑郁襟怀,筝柱能说。黄昏泪洒青袍热。但玉尘捶碎,唾壶敲缺。遥情千里,试寄与,雁外月。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的天空下,江城的秋意渐渐渗透。河岸的路旁,憔悴的绿杨树下,几只归来的乌鸦在玩弄着残叶。征衣大瘦,心情沉重,游玩的兴致尚未停息。凉风中衣袖摇曳,三四只晚蝉似乎向西风诉说着离别的情感。平原上金色的田埂,野草凄迷,疲惫的马只得争相啃食。烟雾缭绕的楼阁,云层堆叠。远望去水面无边无际,乱峰在黄昏中争相隐没,苍茫的夕阳照映在城墙上。此时正是令人烦恼的季节,愁绪积聚,心中愤懑,仿佛筝柱能替我诉说。黄昏时分泪洒在青袍上,但那玉尘早已被打碎,唾壶也敲得破缺。遥远的情感千里之外,试着寄给那飞过的雁外明月。
注释:
- 晚天阔: 指傍晚的天空宽广,暗示时光的流逝。
- 江城: 可能指代某个江边的城市,象征着情感的依托。
- 憔悴绿杨: 表达了秋天枯萎的景象,绿杨树显得憔悴,暗指离别的悲伤。
- 征衫: 征战之衣,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艰辛。
- 凉阴袖: 指衣袖在凉风中摇曳,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遥情千里: 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黄燮清,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充满了细腻的观察与深情的思考。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晚秋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兰陵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晚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开篇的“晚天阔”便设定了一个空旷而又孤独的氛围,随后通过一系列意象,如“憔悴绿杨”“几点归鸦”“凉阴袖”等,逐渐展开对秋天的感慨。诗中的“征衫大瘦绝”暗示着诗人对离别的深切体验,征衣、归鸦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往事的追忆。“远望水无际,乱峰争暝”展现了诗人对未来茫然的心情,而“黄昏泪洒青袍热”则透露出内心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的凄美,又有情感的沉重,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晚天阔”:描绘傍晚的开阔景象,暗示孤独。
- “秋意江城漏泄”:秋天的气息在这座江城中弥漫。
- “憔悴绿杨,几点归鸦弄残叶”:绿杨树衰败,归鸦在残叶上飞舞,增添了凄凉感。
- “征衫大瘦绝”:穿着征衣的心情沉重,表现出离别的痛苦。
- “凉阴袖,三四暮蝉”:衣袖在凉风中摇动,暮蝉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离别。
- “遥情千里,试寄与,雁外月”:远方的情感寄托在飞雁与明月之上,表达思念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筝柱能说”,将心情比作可以诉说的筝柱,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 拟人:如“暮蝉似向西风诉离别”,赋予蝉以人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象与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采用了许多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绿杨:象征生命的衰退与离别的悲伤。
- 归鸦:象征孤独与思念,归家的乌鸦引发对故乡的回忆。
- 凉阴:代表秋季的凉意,暗示内心的冷清。
- 月:象征遥远的思念,寄托着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晚天阔”意指什么?
- A. 早晨的天空
- B. 傍晚的天空
- C. 中午的阳光
-
“憔悴绿杨”中“憔悴”一词的意思是?
- A. 繁盛
- B. 颓废
- C. 美丽
-
诗中提到的“遥情千里”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自然
- B. 远方的思念
- C. 旅行的记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中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与《兰陵王》中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的愁思形成对比。两者都在不同情境下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却各有风格,李白的诗歌简洁明了,黄燮清则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燮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