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春暮述怀示宛春》
时间: 2025-01-25 22:4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寒食。帘外东风晚急。扶愁起留眼看春,无奈出光去如掷。天涯况是客。凄抑。吴船夜笛。凭阑处商女后庭,烟影离离旧淮碧。江关赋萧瑟。更水面飘歌,灯外欹帻。沧波一梦头堪白,伤十载书剑,异乡风雨,江花江草弄怨色。甚天上消息。岑寂。翠尊侧。叹鬓怯繁枝,诗冷瑶席。斜阳独立青芜国。九竹院孤枕,石林双屐。相思何许,问燕子,倘记得。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过后,窗外的东风渐晚,带着愁绪的我不禁停下目光欣赏春天,但又无奈春光如掷般飞逝。天涯海角,我仍是一个客人,心中凄凉。夜晚的吴地,船上的笛声悠然响起,凭栏而立,商女在后庭轻声唱和,烟雾缭绕中映照着旧时的淮水碧波。江边的景致一片萧瑟,水面上悠然飘荡着歌声,灯下我斜倚着帽子,思绪万千。沧海一梦,头发渐白,十年来的书剑情怀,身处异乡风雨中,江花江草也显得怨愁满满。天上消息何其渺茫,四周一片寂静。翠色的酒杯旁,感叹鬓发已被繁花所掩,诗意在瑶席上显得冷清。斜阳下,我独自立于青芜国,九竹院里孤枕难眠,石林中双屐无踪。思念何在?问燕子,是否还记得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节日,纪念介子推。
- 扶愁:扶起心中的愁苦。
- 吴船:指江南水乡的船只。
- 商女:指歌女,通常在酒楼或茶馆中唱歌。
- 江关:江边的关口,指水边的景象。
- 翠尊:指酒杯,常与饮酒作乐相关。
典故解析:
- 寒食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节日的主题是缅怀。
- 书剑: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与抱负,常用以象征英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震堮(1861-1929),字子白,号澄江,江苏人,近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擅长以古典诗词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及内心感受,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兰陵王 春暮述怀示宛春》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思念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内心的情感,表现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过寒食”,点明了时间的节点,紧接着“帘外东风晚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紧迫感。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吴船夜笛”、“烟影离离”等,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比“天涯况是客”,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表述自己在异乡的寂寞与对故乡的渴望。此外,诗中“相思何许,问燕子”,以燕子为引,象征着思念的寄托,表现了对温暖情感的渴望和对往昔的追忆。整首诗节奏感强,情感层次分明,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寒食”:时间的节点,暗示着春天的变迁。
- “扶愁起留眼看春”:愁绪缠身,却仍想欣赏春光。
- “天涯况是客”:身为他乡游子,感到孤独。
- “吴船夜笛”:夜晚的江南,笛声悠扬,勾起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光去如掷”比喻时间飞逝,感慨春光不再。
- 对仗:“江花江草弄怨色”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问燕子”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感,表达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春天的惋惜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流露出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渴望,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希望与生机,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江:代表故乡的情怀与归属感。
- 燕子:象征思念与温暖,寄托游子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人通过“吴船夜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乡愁
- C. 愤怒
- D. 害怕
-
“相思何许,问燕子,倘记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无奈
- B. 思念
- C. 绝望
- D. 愉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家国之忧。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兰陵王 春暮述怀示宛春》:
- 两者都表露出对春天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家国的忧虑,而《兰陵王》则更侧重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游子心态。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徐震堮研究》:专门研究徐震堮及其作品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