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春闺》

时间: 2024-10-17 10:44:59

东风庭院暗香恬。

半树梨花压画檐。

眉黛无端簇一尖。

晚愁添。

细雨潇潇不捲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王孙·春闺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东风庭院暗香恬。
半树梨花压画檐。
眉黛无端簇一尖。
晚愁添。
细雨潇潇不捲帘。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吹来,庭院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安静而恬静。半边树上的梨花压低了屋檐,显得格外娇嫩。她的眉毛如黛色般无端地聚拢成一个尖尖的形状,令人心生怜惜。傍晚时分的愁绪逐渐增添,细雨轻轻地洒落,却没有人去卷起窗帘。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庭院:指诗人所处的环境,展现出一种私密又安静的氛围。
  • 暗香恬:暗香:隐隐的香气;恬:安静、和谐。
  • 半树梨花:梨花盛开,象征春天和美好。
  • 压画檐:梨花的枝条低垂,压弯了屋檐,展现自然的娇嫩与柔美。
  • 眉黛:用来描绘眉毛的颜色,形容眉毛细长如黛,增加了女性的柔美。
  • 晚愁:傍晚时分的愁绪,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
  • 细雨潇潇:细雨轻柔地落下,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不捲帘:没有卷起窗帘,象征着一种逃避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于明朝中期,因其才情在当时颇具声望。她的诗歌多描绘女性情感,表现细腻,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为后世所传诵。

创作背景

《忆王孙·春闺》创作于董以宁的生活环境中,反映了她对春天的感受与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透露出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时候,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王孙·春闺》是一首情感细腻的古诗,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愁绪。诗的开篇就通过“东风庭院暗香恬”描绘出一幅温暖而安静的春日庭院图,暗香四溢,给人一种恬静而舒适的感觉。接着“半树梨花压画檐”一句,梨花的娇嫩与屋檐的低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春天的美好与脆弱。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不禁引发了对自身情感的思考。眉黛无端簇一尖,体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欣赏与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捕捉。最后两句“晚愁添,细雨潇潇不捲帘”,则将内心的愁绪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细雨的轻柔与晚愁的沉重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以柔和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却又在细腻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展示了董以宁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风庭院暗香恬:春天的东风轻轻吹过,庭院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安静的氛围。
  2. 半树梨花压画檐:梨树上的花朵开得娇嫩,几乎压低了屋檐,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3. 眉黛无端簇一尖:女子的眉毛如黛色般细长,形成一个尖尖的形状,突显出她的美丽与娇柔。
  4. 晚愁添:傍晚时分,愁绪愈加浓重,暗示着内心的忧虑。
  5. 细雨潇潇不捲帘:细雨轻轻地洒落,却无人去卷起窗帘,表现了一种无奈的隔绝感与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女性的美丽相结合,展现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 拟人:通过细雨的描绘,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宁静与女子的柔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对美好与忧伤并存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温暖,传达出希望。
  • 梨花:象征美丽与脆弱,反映出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 细雨:象征柔情与忧愁,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风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凉意
  2. “细雨潇潇”中“潇潇”形容的是?

    • A. 大雨
    • B. 细雨
    • C. 雪
  3. 诗人对女性美的描绘主要通过哪个意象?

    • A. 梨花
    • B. 眉黛
    • C. 细雨

答案

  1. B. 春天的生机
  2. B. 细雨
  3. B. 眉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描绘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 《浣溪沙》(纳兰性德):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内心的细腻与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