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云飞去不遮楼,细数秋花秉烛游。倦倚阑干凉夜永,碧天无际月如钩。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云彩悠然飞去,不再遮挡我的楼阁。我细细数着秋天的花朵,点着蜡烛在夜晚游玩。倦怠地倚靠在栏杆上,凉爽的夜晚显得无尽,碧蓝的天空中,月亮如钩般弯曲。
注释:
- 好云:美丽的云彩。
- 秉烛:手持蜡烛,指在夜晚点亮蜡烛。
- 倦倚:疲倦地倚靠。
- 阑干:栏杆,指楼台的围栏。
- 凉夜:凉爽的夜晚。
- 碧天无际:碧蓝的天空没有尽头。
- 月如钩:形容月亮弯曲如钩。
典故解析:
- 月如钩: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月亮的形状,表达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思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夏诒霖(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凉爽的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楼台上,借着烛光欣赏秋花,思索人生,反映了他在生活中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月夜偶成》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诗,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好云飞去不遮楼,细数秋花秉烛游”,描绘了云彩的轻盈与秋花的绚丽,仿佛在告诉我们,诗人在楼台上独自赏景,心中充满闲适的情怀。接下来的“倦倚阑干凉夜永”,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深刻感受,凉爽的空气中透着一丝惆怅,似乎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最后一句“碧天无际月如钩”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清幽的美,月亮的形状如同钩子,勾起了诗人心中无限的遐想与情感。这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藏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好云飞去不遮楼:美丽的云彩自由飞去,不再遮挡我的楼阁,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情。
- 细数秋花秉烛游:在烛光下细细数着秋天的花朵,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又宁静的氛围。
- 倦倚阑干凉夜永:疲倦地倚靠在栏杆上,感受到夜晚的凉爽,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 碧天无际月如钩:无边的碧蓝天空下,月亮如钩,展现了一种清幽的美感以及诗人对自然的陶醉。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如钩”将月亮比作钩子,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完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夜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情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 云:象征自由与轻盈。
- 秋花: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蜡烛:象征温暖与孤独。
- 月亮:象征思乡与团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如钩”形容了什么?
- A. 夜空中的星星
- B. 月亮的形状
- C. 秋花的姿态
- 诗人倚靠在哪里?
- A. 椅子上
- B. 阑干上
- C. 地上
- 诗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生气
- 诗中提到的“月如钩”形容了什么?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与《月夜偶成》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