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有寄)》

时间: 2025-01-22 04:11:06

城隅静女何人见。

先生日夜歌彤管。

谁识蔡姬贤。

江南顾彦先。

先生那久困。

汤沐须名郡。

惟有谢夫人。

从来见拟伦。

意思解释

菩萨蛮(有寄)

原文展示

城隅静女何人见,
先生日夜歌彤管。
谁识蔡姬贤,
江南顾彦先。
先生那久困,
汤沐须名郡。
惟有谢夫人,
从来见拟伦。

白话文翻译

在城墙角落的静女是谁能见到呢?
先生日夜在那红色的管子旁吟唱。
谁能识得蔡姬的贤良?
江南的顾彦又在何方?
先生您何时才会得解脱,
沐浴的地方需要有名声的郡邑。
只可惜有谢夫人,
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典范。

注释

  • 城隅:城墙的角落,指隐秘的地方。
  • 静女:安静的女人,可能指孤独或被忽视的女子。
  • 彤管:红色的管乐器,象征着音乐和吟唱。
  • 蔡姬:古代著名的女子,代表贤良淑德。
  • 顾彦:可能指某位才子,象征着文人的理想。
  • 汤沐:洗浴,寓意着清洗烦恼,获得新生。
  • 谢夫人:指谢道韫,古代才女,象征智慧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菩萨蛮(有寄)》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歌的背景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困境的反思。首句“城隅静女何人见”引入了一个孤独的意象,暗示着在繁华的城市中,许多人被忽视。接着,作者用“先生日夜歌彤管”描绘了音乐的氛围,显示出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蔡姬和江南顾彦的提及不仅是对贤良才子的致敬,也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最后几句则表现了对谢夫人的赞美,反映了对传统美德的尊重与向往。

通过对比“汤沐须名郡”的名声与“惟有谢夫人”的孤独,苏轼似乎在探讨名利与内心的幸福之间的矛盾。整首词透过细腻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营造出一种忧伤而又充满思考的氛围,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抒发孤独与被忽视的感受。
    • 第二联通过音乐表现出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寄托。
    • 第三联提到历史人物,表达对贤良品质的向往。
    • 第四联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情感的寄托。
    • 对仗:上下联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作者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对传统美德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静女:象征孤独与被遗忘的人。
  • 彤管: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蔡姬:象征贤良与智慧,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谢夫人:代表传统美德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城隅静女”指的是? A. 有名的女子
    B. 被忽视的女子
    C. 出名的歌手

  2. “先生日夜歌彤管”中的“彤管”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乐器
    B. 红色的花
    C. 红色的衣服

  3. 谁被称为贤良的代表? A. 江南顾彦
    B. 蔡姬
    C. 谢夫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词都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但苏轼更为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不羁。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