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日亭(在南海庙前。)》

时间: 2025-01-26 23:51:39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

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
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白话文翻译:

剑气如虹,夜晚直刺天际,瑞光忽明忽灭照向黄湾。
我坐看阳光照耀的谷地,浮现出金色的光晕,远远眺望钱塘江涌起如雪的山峰。
我已经感到一阵苍凉,身体如同苏子般虚弱,更加烦恼沆瀣的浑浊,让我洗去衰老的面容。
忽然间,惊起了鸟儿,行人也随之站起,飞升至千山万岭的紫翠之间。

注释:

  • 剑气: 比喻气势磅礴,形容气氛激烈。
  • 瑞光: 吉祥之光,象征吉祥、光明。
  • 旸谷: 太阳照耀的谷地。
  • 钱塘: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河流。
  • 沆瀣: 指水中的浑浊之物,常用来形容心情的忧郁。
  • 苍凉: 形容环境或心情的凄凉。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钱塘”与“雪山”具有地域象征意义,钱塘江以其潮涌著称,常用来比喻惊涛骇浪的景象。诗人在此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感受交融,展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擅长山水、田园诗,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海庙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浴日亭》是一首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诗。开篇以“剑气峥嵘”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诗人在夜空下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冲击,紧接着描绘了晨曦中黄湾的瑞光,形成了明暗对比,象征着希望与迷茫之间的拉锯。接下来的意象中,诗人坐看“旸谷浮金晕”,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思考,金光与雪山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感受到自身的虚弱与苍凉,情感愈发沉重,体现了人对于生命脆弱的感悟。最后一句“忽惊鸟动行人起”则将诗人的思绪从内心的沉重拉回到外部世界,自然再一次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飞鸟与行人的动静仿佛在提醒着诗人,生活依然在继续,生命依然有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剑气峥嵘夜插天”:描绘出一种激烈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冲突与思考。
    • “瑞光明灭到黄湾”: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象征着人生的希望与迷惘。
    • “坐看旸谷浮金晕”:诗人静坐,内心宁静,观赏自然的美景,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 “遥想钱塘涌雪山”:远望远方的自然景象,激起诗人的情感共鸣。
    • “已觉苍凉苏病骨”:内心的孤独与身体的虚弱交织,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更烦沆瀣洗衰颜”:内心的忧虑与烦恼,使得诗人愈加感到衰老与无奈。
    • “忽惊鸟动行人起”:自然界的变化唤醒了诗人的思绪,带来了一丝生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剑气”与“瑞光”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拟人:鸟儿的惊动象征着自然对人心的影响。
    • 对仗:如“坐看旸谷浮金晕”与“遥想钱塘涌雪山”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刻。

意象分析:

  • 剑气: 象征力量与冲突,引发内心的思考。
  • 瑞光: 代表希望与吉祥,展现美好前景。
  • 旸谷: 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安宁。
  • 雪山: 象征远方的理想与追求,激发诗人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剑气峥嵘”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勇敢
    • B. 激烈的气氛
    • C. 和平
  2. “瑞光明灭到黄湾”中的“瑞光”象征什么?

    • A. 迷茫
    • B. 光明与希望
    • C. 黑暗
  3. 诗中提到的“钱塘”是指哪个地方?

    • A. 浙江省
    • B. 山东省
    • C. 江苏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山水诗中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不羁的气质。苏轼的作品中常有深刻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偏重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