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五首》
时间: 2024-09-19 22:11: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路难五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造化小儿不耐闲,阿兄阿姊一似颠。
两手双弄赤白丸,来来去去绕青天。
赤丸才向西山没,白丸又向东山出。
只销三万六千回,雪色少年成皱铁。
铁色头须却成雪双丸,绕从地下复上天,
少年一入地下更不还。
日日喜欢能几许,况有烦恼无喜欢。
莫言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刘伶在时一醉曾三年。
明珠一百斛,更添百斛也只心不足。
侯印十九枚,更添一倍也只眉不开。
先生笑渠不行乐,莫教人笑先生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诗人用“造化小儿”比喻自然界的不耐烦和变化无常,兄妹之间的关系如同颠倒的世事。赤白两种小球象征着人生的起伏,轮回不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变得苍老,仿佛在地下沉睡,再也无法返回。生活中的快乐是有限的,烦恼却常伴身边。酒虽无法送到刘伶的坟墓,但刘伶生前的洒脱与醉意却令人向往。即使拥有百斛明珠和十九枚侯印,心中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诗人以此告诫世人,要珍惜当下,勿让他人嘲笑自己的选择。
注释:
- 造化小儿:比喻自然界,指自然的无常与变化。
- 赤白丸:赤白代表两种不同的命运或人生起伏。
- 雪色少年成皱铁:指时间的流逝使年轻人变得苍老。
- 刘伶:东晋时期的著名饮酒诗人,以醉酒著称。
- 明珠一百斛:比喻财富,表达内心的空虚。
- 侯印:象征官职或权力,暗示地位的无奈与不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常常蕴含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常与痛苦,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行路难五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哲理。诗中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的无力感。赤白两种小球的象征意义,暗示着人生中的快乐与烦恼是交替存在的。诗人用“雪色少年成皱铁”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时间的无情,年轻的面容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苍老。刘伶的故事则是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与酒醉状态的怀念,传达出对快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对“明珠”和“侯印”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物质财富和权力的虚无,表明内心深处的空虚与渴望。通过对比,诗人提醒读者,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的物质堆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自我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造化小儿不耐闲:自然界像个小孩儿,不愿意静止,总在变化。
- 阿兄阿姊一似颠:兄妹之间的关系如同世事颠倒不定。
- 两手双弄赤白丸:两种小球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选择。
- 来来去去绕青天:小球在天空中不断地运动,象征人生的循环。
- 赤丸才向西山没,白丸又向东山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只销三万六千回:经历了很多循环。
- 雪色少年成皱铁:年轻人最终变得苍老。
- 铁色头须却成雪双丸:头发变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 绕从地下复上天:隐喻着生与死的轮回。
- 少年一入地下更不还:暗示一旦逝去就再也无法回归。
- 日日喜欢能几许:生活中的快乐是有限的。
- 况有烦恼无喜欢:烦恼常伴,快乐却难寻。
- 莫言酒不到刘伶坟上土:酒虽然不能寄托于刘伶的墓地,但他的精神依然存在。
- 刘伶在时一醉曾三年:回忆刘伶生前的洒脱与醉意。
- 明珠一百斛,更添百斛也只心不足:财富再多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 侯印十九枚,更添一倍也只眉不开:地位和权力再多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
- 先生笑渠不行乐:对他人选择的嘲笑,反映出世俗的偏见。
- 莫教人笑先生错:提醒世人要珍惜自己的选择与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自然被比喻为小儿,生动形象。
- 对仗:如“赤白丸”与“青天”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物质的反思,传达了对内心真实感受的追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白丸:象征人生的抉择和变化。
- 青天:象征理想和希望。
- 雪色:代表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 明珠:象征财富与物质。
- 侯印:象征地位与权力。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赤白丸”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人生的起伏
- C. 权力
- D. 自然的变化
-
填空题:诗中提到“刘伶在时一醉曾__”。
-
判断题:诗中认为财富和权力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对/错)
答案:
- B
- 三年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快乐的追求。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诗更关注内心的反思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人生快乐的渴望与豪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