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清远峡
杨万里 〔宋代〕
刺船又入峡山间,
江水初平失恶滩。
道是峡山天下险,
老夫今作坦涂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乘船进入峡谷的场景。船只再次驶入峡山之间,江水刚刚平息,险恶的滩头已不复存在。虽然大家都说峡山是天下的险地,但今天我却像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一样。
注释:
- 刺船:指小船,通常用于在江河湖泊中航行。
- 峡山:指峡谷中两侧的山峰,地势险峻。
- 初平:刚刚平静下来,指水面不再波动。
- 恶滩:指险恶的水滩,容易翻船的地方。
- 坦涂:平坦的道路,此处用来形容现在的水面如同平坦的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峡山天下险”这一说法可以引申为古代对险地的普遍看法,强调了自然地理的险恶。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奔放,贴近自然。
- 创作背景:诗作大约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在旅途中经过峡谷,目睹自然景观的变迁,心中产生感慨,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望清远峡》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诗作。杨万里通过描绘峡山和江水的景象,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诗的开头“刺船又入峡山间”,用“又”字暗示了作者对这一景点的熟悉,仿佛在诉说着旅途中的经历与探险。随着江水的初平,原本险恶的滩头消失不见,象征着自然的温和与宁静,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道是峡山天下险”一句,传达了社会对峡山的普遍看法,然而接下来的“老夫今作坦涂看”则展现了作者对这一险地的重新认识。他不再觉得这里是险境,而是看到了其中的美好与平静。这里不仅蕴含了对自然的尊重,也体现了人对环境认知的变化,反映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峡山的险峻与水流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诗中流露出的自信与从容,也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与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刺船又入峡山间”:描绘了乘小船再次驶入峡谷的场景,暗示作者对这一场景的熟悉。
- “江水初平失恶滩”:水面刚刚平静,险滩已经消失,表明自然的转变与和谐。
- “道是峡山天下险”:引用社会对峡山的看法,强调其险恶。
- “老夫今作坦涂看”:反转了前面的看法,表达了作者的独特见解,透出一份从容。
-
修辞手法:
- 对比:险峻的峡山与宁静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反讽:前后两句形成反转,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人对环境的认知和内心的感悟。诗人在面对险恶的峡山时,最终选择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欣赏,表达了乐观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峡山:象征着大自然的险境与挑战,同时也是美的载体。
- 江水:代表着自然的变幻与生命的流动,平静时象征着和谐与安宁。
- 小船:象征着旅途与探索,表现了作者的探索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刺船又入峡山间”中的“刺船”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
诗中“道是峡山天下险”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大家认为峡山是安全的
B. 大家认为峡山是险恶的
C. 大家不在乎峡山 -
诗的最后一句“老夫今作坦涂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恐惧
B. 从容
C. 生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诗人同样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与哲思,但他的情感更加沉重和忧伤,而杨万里的这首诗则显得轻松和愉悦,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