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德清》

时间: 2025-01-22 07:26:01

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

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德清
人家两岸柳阴边,
出得门来便入船。
不是全无最佳处,
何窗何户不清妍。

白话文翻译:

在河岸两边,柳树的阴影下,有人家。
一出门就能上船。
这地方并不是没有最好的去处,
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都是那么清丽动人。

注释:

  • 人家:指岸边的居民。
  • 柳阴:柳树的阴影,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出得门来便入船:形容出门就可以乘船,描绘了便捷的生活。
  • 最佳处:指最美的景致。
  • 何窗何户: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
  • 清妍:清丽美好。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柳阴”常常与江南水乡的宁静美好相联系,柳树作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柔美和诗意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歌颂大自然的美,表现人们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舟过德清》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德清时,旨在表达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舟过德清》是一首极具江南风情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开头两句描绘了柳树下的居民和便捷的水上交通,给人一种温馨、恬静的生活场景。这里的“出得门来便入船”不仅传达了生活的便利,也是对水乡文化的生动体现。接下来的“不是全无最佳处”,则引导读者思考,似乎在暗示,虽然景色美丽,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最后两句“何窗何户不清妍”,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切热爱,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都透出美丽与生机,仿佛将自然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渗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家两岸柳阴边:描绘了两岸的柳树下有人居住,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2. 出得门来便入船:表现了水乡生活的便利,随时可以出门上船。
  3. 不是全无最佳处:暗示这里并非没有理想的去处,激发了对美好景致的期待。
  4. 何窗何户不清妍:每一扇窗户和门都显得清丽动人,体现了整体环境的和谐美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何窗何户”,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
  • 比喻:柳阴象征着宁静自然的环境。
  • 拟人:将窗户和门赋予了生动的美感,使静物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自然美的赞美,反映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阴:象征着柔美与宁静,是江南水乡的代表。
  • 人家:代表人们的生活,和谐共存于自然之中。
  • :象征着畅通与自由,水乡文化的元素。
  • 窗户、门:代表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环境元素有哪些?

    • A. 高山
    • B. 柳树
    • C. 秋水
    • D. 沙漠
  2.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地方让人“出得门来便入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何窗何户不清妍”是对江南水乡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舟过德清》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致,但杨万里侧重于水乡的宁静与生活的便利,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感慨。两者风格各异,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