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二日到慈云见去岁与龄叟诗因次韵》

时间: 2025-01-27 03:34:48

短筇敲路又投西,满眼皆诗不用题。

风撼材声如海怒,天铺雪意放云低。

自怜白发貂裘敝,欲借红炉纸帐栖。

记取年年此时节,两翁一醉笑扶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筇敲路又投西,满眼皆诗不用题。
风撼材声如海怒,天铺雪意放云低。
自怜白发貂裘敝,欲借红炉纸帐栖。
记取年年此时节,两翁一醉笑扶携。

白话文翻译:

用短竹杖敲打着小路,又向西走去,眼前的景色如诗般美好,无需题写。
风吹动树木的声音如海浪怒吼,天空铺满了白雪,云层低垂。
我惟有自怜头上的白发,貂裘已经破旧,却想借着红炉的温暖,在纸帐里栖息。
记得每年这个时节,我们两位老翁总是醉笑着互相搀扶。

注释:

  • 短筇:短竹杖,行走时用来支撑。
  • 敲路:敲打小路,表示行走。
  • 满眼皆诗:眼前的景色如诗一般美丽。
  • 风撼材声:风吹动树木的声音。
  • 海怒:形容风声如同海浪的怒吼。
  • 白发:指老年人的白发。
  • 貂裘:用貂皮做的衣服,象征奢华。
  • 红炉:指温暖的炉火,常用于冬季取暖。
  • 纸帐:用纸搭建的帐篷,形容简陋的居所。
  • 两翁一醉:指两位老翁共饮,互相搀扶,表现亲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作品留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十月,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怀念过去的岁月,与老友共聚,饮酒作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老友的珍惜。首句以“短筇敲路”开篇,表现出诗人的行走状态,伴随着对景色的细腻观察,随之而来的“满眼皆诗”则将自然与情感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秋冬之美的赞叹。诗中提到的“风撼材声如海怒”,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力量,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怜白发,表露出对衰老的无奈与感伤,然而在此之下,仍然渴望温暖的生活与友情的陪伴。最后两句更是对往年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与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透出一股温暖与欢笑,尽管岁月已逝,依然能够把酒言欢,互相搀扶。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壮丽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短筇敲路又投西:诗人用短竹杖行走,向西方走去,表现出行走的状态。
  2. 满眼皆诗不用题:眼前的美景如诗般动人,不需要文字来表达。
  3. 风撼材声如海怒:风吹动树木,声响如同海浪般激烈,表现自然的力量。
  4. 天铺雪意放云低:天空布满白雪,云层低垂,描绘出寒冷的冬季气息。
  5. 自怜白发貂裘敝:诗人对自己白发的感慨,表达了岁月的无情。
  6. 欲借红炉纸帐栖:想借助炉火的温暖,在简陋的纸帐中休息,体现了对温暖生活的渴望。
  7. 记取年年此时节:回忆起每年这个季节的情景,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8. 两翁一醉笑扶携:两位老翁在醉酒中互相搀扶,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快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撼材声如海怒”,将风的声音比作海浪,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短筇”、“貂裘”、“红炉”等意象,营造出秋冬的氛围和诗人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珍惜友情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在岁月中追寻温暖与美好的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筇:象征行走与探索,也暗示了老年的状态。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貂裘:代表奢华与过去的辉煌。
  • 红炉:象征温暖与安全的归属感。
  • 云、雪:描绘自然景色,体现季节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短筇”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工具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乐器
  2. “满眼皆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景色的无感
    • B. 对景色的赞美
    • C. 对诗歌的厌倦
    • D. 对生活的绝望
  3. 诗人对白发的态度是?

    • A. 骄傲
    • B. 自怜
    • C. 不在乎
    • D. 忍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但更倾向于隐逸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与陈著的诗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佛教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