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仁泽僧来见》

时间: 2025-02-04 15:30:28

嵩溪修竹下,一榻坐幽深。

时异交游少,年衰百病侵。

生涯成鸟啄,村景付猿吟。

惟有相从梦,时时到梵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仁泽僧来见》
作者: 陈著〔宋代〕
嵩溪修竹下,一榻坐幽深。
时异交游少,年衰百病侵。
生涯成鸟啄,村景付猿吟。
惟有相从梦,时时到梵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嵩溪的修竹之下,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朋友的人越来越少,年纪大了,身体也多病,生活就像鸟儿啄食一样匆忙,村里的景色只剩下猿猴的吟唱。唯有在梦中才能与友人相聚,时常回到那静谧的梵林。


注释:

字词注释:

  • 嵩溪:指嵩山附近的溪流,环境清幽。
  • 修竹:高大的竹子,象征清雅、不屈。
  • :古代的床或长椅,此处指诗人坐的地方。
  • 交游:交朋友、交往。
  • 年衰百病侵:年纪大了,身体多病。
  • 鸟啄:比喻生活的匆忙与被动。
  • 猿吟:猿猴的叫声,此处表现自然的宁静。
  • 梵林:指寺庙的树林,象征宁静与修行。

典故解析: “梵林”多指佛教的僧侣修行之地,体现诗人向往宁静、超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内心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人生经历了许多变迁,交友稀少,身体状况不佳,反映出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环境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第一句“嵩溪修竹下,一榻坐幽深”,展现了诗人所处的宁静场景,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暗示诗人内心追求的理想。接下来的“时异交游少,年衰百病侵”则直接切入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交游少、年衰多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生涯成鸟啄,村景付猿吟”用鸟啄与猿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无奈与孤独,似乎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与挣扎,而周围的自然却依然宁静如故。最后一句“惟有相从梦,时时到梵林”则透出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梦中相聚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于现实的美好。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友情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嵩溪修竹下,一榻坐幽深。
    描述了诗人坐在嵩溪的竹林下,环境幽静,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2. 时异交游少,年衰百病侵。
    反映出由于时间的推移,朋友越来越少,自己也逐渐衰老,多病缠身。

  3. 生涯成鸟啄,村景付猿吟。
    生活变得像鸟儿啄食一样匆忙,村庄的景色只剩下猿猴的吟唱,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4. 惟有相从梦,时时到梵林。
    只有在梦中才有机会与朋友相聚,梦境中的梵林象征着宁静与理想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鸟啄,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时异交游少,年衰百病侵”,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且真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嵩溪:象征清幽与安宁。
  2. 修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3. :代表安静与思索的空间。
  4. 鸟啄:象征匆忙与无奈的生活。
  5. 猿吟:自然的声音,与人类的孤独形成对比。
  6. 梵林:象征宁静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嵩溪修竹下”所描绘的环境是? A. 热闹的街道
    B. 宁静的竹林
    C. 嘈杂的村庄

  2. 诗人感到交游少的原因是? A. 年龄增大
    B. 住得远
    C. 工作繁忙

  3. 在诗中,梦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对友情的渴望
    C. 忘记过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山中杂诗》- 王维
  2.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和孤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 李白《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与本诗的孤独感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楚辞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