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三首》

时间: 2025-04-28 05:05:44

汗如雨点涌人肤,一一须根一一珠。

不道去年秋不热,今年秋热去年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汗如雨点涌人肤,一一须根一一珠。不道去年秋不热,今年秋热去年无。

白话文翻译:

汗水像雨点一样不断地从皮肤上流下,滴落在每根汗毛上,就像一颗颗珍珠。谁能想到去年秋天并不炎热,而今年的秋天却如此热,去年并没有这种情形。

注释:

  • 汗如雨点:指汗水流淌得非常多,形容天气炎热。
  • 涌人肤:汗水流到皮肤上,形容出汗的情景。
  • 须根:指的是汗毛的根部。
  • :比喻汗水滴落的形态,像珍珠一样闪亮。
  • 不道:意为“谁能想到”。
  • 去年秋不热:指的是去年的秋天天气并不炎热。
  • 今年秋热去年无:今年的秋天却异常炎热,与去年的秋天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浙江婺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和独特的观察力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他的诗风简练、明快,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气候变化明显的秋季,诗人通过对天气的描写,表现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个人的感受,抒发了对气候的困惑与感慨。

诗歌鉴赏:

《秋暑三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炎热的秋季,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通过“汗如雨点”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秋天气温的异常,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诗人不仅关注自身的感受,也引发读者的共鸣。相较于往年秋天的凉爽,今年的秋季却出现了不同寻常的炎热,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界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无奈。

此外,诗中用“须根”与“珠”将汗水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把握及其独特的审美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于意象,展现出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传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汗如雨点涌人肤:描绘出诗人因热而大量出汗的情景,传达出强烈的热感。
  2. 一一须根一一珠:通过比喻将汗水与珍珠相提并论,强调汗水的晶莹和汗毛的细腻。
  3. 不道去年秋不热:引入对比,引发思考,去年秋天气候宜人。
  4. 今年秋热去年无:总结对比,强调今年秋天的异常炎热,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汗水比作雨点和珍珠,增强形象感。
  • 对比: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天气,突出变化的显著性。
  • 夸张:用“如雨点”形容汗水,夸大了炎热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热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关注,以及对气候异常的无奈与反思,折射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汗水:象征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体现出对炎热的不适。
  • 雨点:意指水分的丰沛,也暗示气候的潮湿感。
  • 珍珠:象征美丽与珍贵,隐喻汗水的无奈与珍贵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汗如雨点”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雨水 B. 汗水 C. 冰雪
  2. 诗人通过对比去年秋的天气与今年秋的天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失落 C. 迷茫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秋暑三首》与杜甫的《春望》在气候描写上有相似之处,前者聚焦于秋季的炎热,而后者则反映春天的生机。两者都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和变化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诗词赏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