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霄月好莫渠孤。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白话文翻译:
到中秋的时候,月亮却依旧没有,今晚的月亮美好,不要让它显得孤单。古人说月亮的直径有千里,影子落在金杯上就像一粒粒的珍珠。
注释:
- 月到中秋故故无:中秋节时本该有月亮,却没有。
- 今霄月好莫渠孤:今晚的月亮很好,不要让它显得孤单。这里的“渠”是“它”的意思。
- 旧传月径圆千里:古代传说月亮的直径有千里,形容月亮之大。
- 影落金杯只粒珠:月亮的影子落在金杯上,宛如一颗颗珍珠。
典故解析:
在中国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关于月亮的传说和诗句在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月亮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作品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之际,正值团圆佳节,诗人通过描写月亮的变化,表达自己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了中秋的独特氛围。诗的开头“月到中秋故故无”引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境,通常中秋节应是皓月当空,然而此时的月亮却无影无踪,给人一种失落感。接下来的“今霄月好莫渠孤”则转为积极,尽管没有了圆月,今晚的月亮依然美丽,诗人希望这份美好不应孤单,暗示着对团圆的渴望。
“旧传月径圆千里”,诗人引用古人的传说,进一步渲染月亮的巨大与美丽,表现了对月亮的崇敬与赞美。而最后一句“影落金杯只粒珠”则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月光下的美景,暗示着月亮的影子如同珠子般璀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象征着珍贵的情感。
整首诗以月亮为线索,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到中秋故故无:开篇直接点出中秋节的月亮缺席,营造出一种失落的氛围。
- 今霄月好莫渠孤:转折,强调今晚的月亮依然美丽,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旧传月径圆千里:借古代传说,增添了月亮的神秘感和美好想象。
- 影落金杯只粒珠:通过比喻描绘月光的美丽,传达珍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粒珠”,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月亮的描写,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展现了孤独与美好之间的对比。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美好与团圆,同时也代表思乡与孤独。
- 金杯:象征富贵与享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珍珠:象征珍贵的情感与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月到中秋故故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忧伤
-
诗中的“影落金杯只粒珠”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月亮的美丽
- B. 酒杯的珍贵
- C. 夜晚的宁静
-
诗人对月亮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忽视
- B. 崇敬与赞美
- C. 恨恶
答案:
- A. 失落
- A. 月亮的美丽
- B. 崇敬与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杨万里的《中秋无月》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孤独的思乡情,后者则展现对美好景象的渴望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