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杏二首》

时间: 2025-04-29 04:19:02

红蓝细细糁晴包,紫玉森森走腻条。

枯梗折教无一寸,并驱春力奔花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杏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红蓝细细糁晴包,
紫玉森森走腻条。
枯梗折教无一寸,
并驱春力奔花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日的杏花,红色和蓝色相互映衬,细腻地铺展在晴朗的天空下;紫色的花朵像是玉石般美丽,枝条上缠绕着花朵。即使是枯萎的枝梗也被折断,不留一寸,春天的力量驱使着它们向花梢奔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细细地撒或撒布的意思,这里指花朵的颜色如同细致的粉末般涂抹在天空。
  • 紫玉:象征着高贵、美丽的紫色花朵,形容杏花的色彩。
  • 枯梗:干枯的枝梗,指没有生气的植物部分。
  • 春力:春天的力量,寓意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关注生活细节,作品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江南地区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观察杏花的美丽,寄托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同时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探杏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杏花盛开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头两句描绘春日的杏花,使用“红蓝细细糁晴包”的比喻,形象地展现出花朵在阳光照耀下的绚丽色彩。这里的“细细糁”不仅展现了花色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柔和。接下来的“紫玉森森走腻条”则通过“紫玉”这一意象,突出了杏花的高贵气质,而“走腻条”又为诗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息,仿佛花朵在枝头摇曳生姿。

后两句则转向春天本身的力量,强调了生机的蓬勃。“枯梗折教无一寸”暗示了春天的强大力量,连干枯的枝条也要被春意所唤醒,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最后一句“并驱春力奔花梢”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不仅仅体现在花朵的绽放,更在于它能够唤醒所有生命,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蓝细细糁晴包:描绘了春日晴空下,色彩鲜艳的花朵如细腻的粉末般洒落,展现了杏花的美丽。
  2. 紫玉森森走腻条:紫色的花瓣像玉石一样美丽,密密麻麻地覆盖在枝条上,给人一种丰盈的感觉。
  3. 枯梗折教无一寸:即使是枯萎的枝条也被春天的力量所折断,显示出春天的强大和生机。
  4. 并驱春力奔花梢:春天的力量推动着生命向花顶奔去,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细腻的粉末和紫玉,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赋予春天以力量,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整体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展现了自然界的魅力与生命的力量。通过杏花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春力: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紫玉:寓意高贵与美丽,象征着生命的华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探杏二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万里
    • D. 白居易
  2. 诗中“红蓝细细糁晴包”是什么意思?

    • A. 描述花朵的颜色
    • B. 描述秋天的景象
    • C. 描述冬天的寒冷
    • D. 描述夜空的星星
  3. 诗中提到的“春力”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夏天的炎热
    • C. 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D. 秋天的果实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探杏二首》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而杨万里则更注重自然景象与春天的生机。

通过以上的比较,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不同诗人在表达相似主题时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