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崎岖真可笑,我是小乘僧。
白话文翻译:
我在左边的角落看透了楚国的事情,南柯梦中听到了长滕的消息。钩起帘子,归来的燕子在乳燕的巢里;纸上钻出来的痴蝇在空中飞舞。为了老鼠我常常留饭,怜惜蛾子不去点灯。人生的崎岖真令人可笑,我不过是个小乘的和尚。
注释:
- 左角:指的是坐在左边的角落,暗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
- 南柯:南柯的梦,来源于“南柯一梦”,形容梦境虚幻。
- 长滕:这里可能是指长江滕王阁,隐喻诗人对时事的关注。
- 钩帘:钩起帘子,形象地描绘了归来的燕子。
- 穴纸:纸上钻出来的痴蝇,形象地表现了生活中的无趣。
- 小乘僧:指的是小乘佛教的僧人,象征诗人的谦卑和自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但在文学和艺术上成就斐然。苏轼的诗风豪放,兼具理性与感性,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时期,他在政治上遭遇困境,内心有许多感慨。诗中通过隐喻与自嘲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佛教思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思考和对世事的看透。开头用“左角看破楚”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淡然,暗示他已经看破了世俗的纷争。接着“南柯闻长滕”,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表达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中间的“钩帘归乳燕”,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而“穴纸出痴蝇”,则反映出生活的琐碎与无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最后,诗人自嘲“我是小乘僧”,显示出一种谦卑的态度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与思考,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左角看破楚:在左边的角落看透了楚国的纷争,暗示对世事的洞察。
- 南柯闻长滕:在梦中听到了长滕的消息,表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钩帘归乳燕:归来的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展现对自然的热爱。
- 穴纸出痴蝇:痴蝇从纸上钻出来,反映生活的琐碎与无趣。
- 为鼠常留饭:为了老鼠留饭,表现诗人的宽厚与无奈。
- 怜蛾不点灯:对蛾子不点灯,表现了对生命微小之物的怜惜。
- 崎岖真可笑:人生的崎岖与辛酸,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对困境的看法。
- 我是小乘僧:自称小乘僧,显示出对自身的谦卑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左角”与“南柯”比喻对世事的看透与对理想的追求。
- 拟人:燕子与痴蝇的描绘,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琐事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与超脱,呈现出一种淡然的哲学态度,反映了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希望,代表生命的延续。
- 痴蝇:表现生活的琐碎与无趣。
- 老鼠:代表生活中琐碎的细节,暗示诗人的宽厚。
- 灯:象征光明与希望,对蛾子的怜惜则反映出对生命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生活琐事的观察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世俗的批判 -
“南柯”一词来源于哪个成语? A. 南柯一梦
B. 南北朝
C. 南征北战
D. 南辕北辙 -
“我是小乘僧”中“小乘”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一个分支
B. 一种生活态度
C. 小地方的僧人
D. 年轻的和尚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李白《将进酒》:两者皆以人生哲理为主题,但苏轼更为沉稳,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