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九日》

时间: 2025-01-10 22:00:08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意思解释

原州九日

原文展示: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声音在笳声中变得沉重,边疆的气息带来了霜华的肃杀。九月九日我登高远望,远处的群山在视野中渐渐模糊。苍翠的芦苇依旧在碧水旁,绿酒映衬着黄花。鸿雁归来要飞向何方,长空中只剩下落霞的余晖。

注释:

  • 秋声:秋天的声音,可以指秋风或秋天的氛围。
  • 咽塞笳:笳是一种乐器,声音低沉,形容秋天的声音沉闷。
  • 边气:边疆的气息,指的是边境地区的气候或环境。
  • 肃霜华:霜降后,草木显得凋敝、肃杀的景象。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的传统。
  • :形容远望的模糊。
  • 苍蒹:指苍翠的芦苇。
  • 绿酒:用酒来比喻,常指年轻时的豪情或饮酒的快乐。
  • 鸿鹄:指大雁,象征归故乡的心情。
  • 落霞:夕阳西下时的霞光,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哀愁。

典故解析:

“九日登高”是中国传统习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望远的习惯,寓意避邪、延年益寿。诗中提到的“鸿鹄”象征着高飞的理想和归属感,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时春,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此节日的登高活动,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透出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原州九日》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与人生思考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和边疆的肃杀气氛,给人以沉重的感觉。通过“九日登高处”,诗人引入了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远处模糊的群山,象征着人生的不可捉摸和未来的未知。接着,诗人描绘了河边的芦苇和饮酒的场景,展现了秋天的恬静与美好,形成了一种对比。最后,鸿鹄的归处与长空落霞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归属的思考,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声咽塞笳:秋天的声音沉重,笳声在此刻显得格外悲凉,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寒冷。
    • 边气肃霜华:边疆的气息带来一丝凉意,霜降使得万物凋零,体现了秋冬交替的景象。
    • 九日登高处:重阳节的登高活动,象征着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
    • 群山入望赊:远处的山脉在视线中变得模糊,象征着人生的目标也越来越遥远。
    • 苍蒹仍碧水: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状态,芦苇与水相依,展现了生命的韵律。
    • 绿酒对黄花:酒的绿色与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鸿鹄归何处:思考大雁的归来,隐喻了对归属的渴望。
    • 长天空落霞:落霞映衬着长空,给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感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绿酒对黄花”),拟人(如“秋声咽塞”),以及对仗(如“苍蒹仍碧水”),使得整个诗歌更具韵律感和画面感。

  • 主题思想: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伤。
  • 霜华:代表着生命的凋零与季节的变化。
  • 九日:重阳节的象征,代表着对长寿的祝愿和对传统的尊重。
  • 苍蒹与碧水: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鸿鹄:象征着理想与归属,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2. “秋声咽塞笳”中“咽塞”是什么意思?

    • A. 悲伤
    • B. 沉闷
    • C. 清脆
    • D. 嘹亮
  3. 诗中提到的“鸿鹄”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归属
    • B. 遥远的地方
    • C. 繁华的城市
    • D. 无尽的思念

答案

  1. C. 重阳节
  2. B. 沉闷
  3. A. 理想与归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为悲壮,而赵时春的诗则更显清新与淡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