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时间: 2025-01-10 21:51:03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刚开始,正值这个时节,灰尘未飞散。
寂寞的秋风中,蝉声愈加清晰,
霜雁翩翩而至。
山上的棠树下,红叶纷飞,岸边的菊花盛开。
今天在此聚会,感叹桓公的风范,深感愧疚于孟嘉的才华。

注释:

  • 重阳: 指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长寿。
  • 无射: 指没有射出的箭头,这里比喻节日气氛尚未浓厚。
  • 寂寞: 寂静而孤独的状态。
  • 连翩: 形容鸟类等飞舞的姿态,轻盈而快速。
  • 桓公: 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因其政治才能和礼仪受到后世称颂。
  • 孟嘉: 孟郊和李白的朋友,以诗才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阴行先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反映了诗人对时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才的敬仰。在重阳节这个象征长寿和团圆的日子里,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起点,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首句“重阳初启节”直接点明时节,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寂寞风蝉”和“连翩霜雁”都体现了秋天的特征,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而“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则表现了秋天的绚烂与美丽。最后两句提到桓公和孟嘉,既表达了对贤才的敬仰,也暗含了自谦,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和人杰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秋景的同时,蕴含了对人生的哲思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阳初启节: 开头即点出重阳节,设置了时间背景。
  2. 无射正飞灰: 描述节日气氛尚未浓厚,象征着一种静谧。
  3. 寂寞风蝉至: 秋风中,蝉声孤寂,渲染了秋的寂静。
  4. 连翩霜雁来: 描写霜雁飞来,增添了秋天的景象。
  5. 山棠红叶下: 秋天红叶映衬出自然的美丽。
  6. 岸菊紫花开: 菊花盛开,象征着重阳节的传统。
  7. 今日桓公座: 提到历史人物,增加了诗的厚度。
  8. 多愧孟嘉才: 表达自谦和对才华的钦佩。

修辞手法:

  • 比喻: “寂寞风蝉”用蝉声比喻孤独。
  • 拟人: “连翩霜雁来”赋予霜雁以动作。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展开,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贤才的敬仰与自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 代表长寿与团圆。
  • 风蝉: 代表孤独与秋季的萧瑟。
  • 霜雁: 代表秋的到来与生命的迁徙。
  • 红叶: 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转瞬即逝。
  • 菊花: 代表坚韧与重阳节的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个月?

    • A. 七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D. 十二月
  2. 诗中提到的“桓公”是哪一时期的历史人物?

    • A. 战国
    • B. 春秋
    • C. 汉代
    • D. 唐代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阴行先的《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和杜甫的《登高》,两者均在重阳节描绘秋景,但杜甫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忧愁与失落,而阴行先则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展现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