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见月和子由》
时间: 2025-01-10 18:1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白话文翻译:
明月还未升起,群山显得高耸入云,银光如千丈瑞气从白毫中生出。我杯中的酒尚未喝尽,银色的阙楼涌动着,乱云如崩溃的海涛。谁在为天公洗眼睛,恐怕要用明河的千斛水。因而我冷眼旁观世间的人,映照着我那清澈的心情不受影响。西南的火星如同弹丸,角尾的苍龙在空中盘旋。今夜我注视的星辰看不见,连萤火虫也在寒冷中争辉。谁在古老的汴河边停船,千盏灯光在夜里变幻如鱼龙。曲折的水面无心逐浪,低昂的歌声随节奏轻快。青荧光在前山消失,浪花在风中飘动岂能再坚固。明月容易低落,人也容易散去,归来时呼唤酒再细看。堂前的月色愈加清朗,寒蛩在露草上低吟。推开窗帘,室内寂静无人,只有窗下的老者在低声吟唱。南方的官员们不必为贫穷感到羞愧,对着明月作诗的人又有多少呢?明天人事随着日出而去,恍若一场梦,梦中是瑶台的客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瑞光:吉祥的光辉。
- 银阙:指月亮,形象化地称为银色的宫殿。
- 乱云:形容云彩纷乱的样子。
- 明河:指银河,形容浩瀚的水面。
- 湛然:形容心境清明、宁静。
典故解析:
- “明月未出”:表达了中秋时节的意境,月亮未出时的静谧。
- “瑶台”:常指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作者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抒发对月亮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让人思考亲情与人生的短暂。
诗歌鉴赏:
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以其清丽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在中秋时节对月亮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开篇描绘了明月未出时的山高云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在“瑞光千丈生白毫”中,苏轼以生动的比喻将明月的光辉形象化,突出了月亮的神圣与美丽。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银阙涌”和“乱云脱坏”展现了月亮在夜空中的动态美,产生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力。
诗中“照我湛然心不起”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尽管外界喧嚣,他的心境却不受影响。这种自我调适的智慧,反映了苏轼超然的处世态度。而“明月易低人易散”则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人生如梦,时光易逝,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以月亮为线索,串联起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思想境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未出群山高:描绘明月未升起,群山高耸的宁静景象。
- 瑞光千丈生白毫:形容月光如瑞气般,绵延千丈,生动形象。
- 一杯未尽银阙涌:酒尚未喝尽,月光似银阙涌流而出。
- 乱云脱坏如崩涛:乱云脱落如海浪崩溃,展现动态之美。
- 谁为天公洗眸子:疑问句,谁在为天公洗眼睛,暗指月亮的明亮。
- 应费明河千斛水:洗眼需用千斛水,夸张月亮的光辉。
- 遂令冷看世间人:因此让我冷眼旁观世人。
- 照我湛然心不起:月光照映我宁静的心灵,心情不起波澜。
- 西南火星如弹丸:描写西南的星星如小弹丸般闪烁。
- 角尾奕奕苍龙蟠:苍龙在空中盘旋,生动形象。
- 今宵注眼看不见:今夜我注视却看不见星辰。
- 更许萤火争清寒:萤火虫在寒冷中争相发光。
- 何人舣舟临古汴:问谁在古汴河边停舟。
- 千灯夜作鱼龙变:千盏灯火在夜里如鱼龙变幻。
- 曲折无心逐浪花:水面曲折无意追逐浪花。
- 低昂赴节随歌板:低昂的歌声随着节奏轻快。
- 青荧灭没转前山:青荧光渐渐消失在前山。
- 浪飐风回岂复坚:浪花在风中飘动,难以再坚固。
- 明月易低人易散:明月易低,人也容易散去。
- 归来呼酒更重看:归来呼唤酒,再细看明月。
- 堂前月色愈清好:堂前的月色愈加清朗。
- 咽咽寒螀鸣露草:寒蛩在露草上低吟,增添孤寂感。
- 卷帘推户寂无人:推开窗帘,室内无人,寂静无声。
- 窗下咿哑惟楚老:窗下的老者在低吟,增添古朴气息。
- 南都从事莫羞贫:南方的官员们不必为贫穷感到羞愧。
- 对月题诗有几人:对着明月作诗的人又有多少呢?
- 明朝人事随日出:明天人事随着日出而去。
- 恍然一梦瑶台客:恍如一场梦,梦中是瑶台的客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火星如弹丸”,形象生动。
- 拟人:如“寒螀鸣露草”,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美好与团圆。
- 苍龙:代表力量与神秘。
- 萤火:象征微弱的希望与生命力。
- 寒蛩:代表孤寂与清冷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瑞光千丈”形容的是哪种景象? A. 明亮的阳光
B. 明月的光辉
C. 星星的闪烁
D. 流星的划过 -
“明月易低人易散”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感叹时间的流逝
B. 对明月的赞美
C. 对世俗的追求
D. 对友情的珍惜 -
“何人舣舟临古汴”中的“古汴”指的是? A. 古老的河流
B. 古代的城市
C. 古代的船只
D. 古代的诗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而苏轼的诗则更具哲理,关注内心的宁静与人事的无常。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更为哲理深邃,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