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时间: 2025-01-10 21:58:3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原文展示: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日的美好景象。上苑的风光美丽,桥上的道路平坦。玩球的尘土不飞扬,刚下过雨的天空显得格外晴朗。宿醉后头脑仍感沉重,早晨游玩的眼睛刚刚适应光亮。虽然年纪大了省事,但春天的诱惑依然让人多情。遇见朋友时站立犹豫,漫游寻花。手中金钱似乎在咀嚼,笔落下写出银色的罂。府里的酒伤感送别,官家小姐又何必迎接。舞姿怎能比得上柳条轻盈,歌声又怎如黄莺婉转。乡国真令人怀念,时光如此轻盈。三年来的寒食节,尽在洛阳城中。
注释:
- 寒食节: 中国传统节日,纪念介之推,节日不生火,只吃冷食。
- 洛阳: 唐代的重要城市,文化繁荣。
- 蹴球: 一种古老的球类游戏。
- 泼火: 形容春雨过后,空气清新。
- 府酝: 指酒,伤感的送别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而著称,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时值春天,白居易以洛阳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此诗通过描绘节日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情绪。
诗歌鉴赏: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是一首生动描绘春日寒食节日气氛的诗作,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中描写的景象如“上苑风烟好”“泼火雨新晴”,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人以“宿醉头仍重”开篇,表现出一种懒散的状态,这种情绪贯穿整首诗,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的游玩与思考交替进行,既享受着春日的美好,又感受到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尤其是最后一句“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更是将对故乡的依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凝聚在一起,展示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苑风烟好:春日上苑的美好景象。
- 中桥道路平:桥梁和道路都显得平坦,环境宁静。
- 蹴球尘不起:玩球时空气清新,尘土不飞扬。
- 泼火雨新晴:新雨后的天空清朗,生机盎然。
- 宿醉头仍重:宿醉后的头脑依旧沉重。
- 晨游眼乍明:清晨游玩,眼睛渐渐适应光亮。
- 老慵虽省事:年纪大了,懒惰省事。
- 春诱尚多情:春天的诱惑仍然让人多情。
- 遇客踟蹲立:与朋友相遇时犹豫不决。
- 寻花取次行:漫游途中偶尔寻花。
- 连钱嚼金勒:形象地表达了手中金钱的珍贵。
- 凿落写银罂:用笔写下华丽的文字。
- 府酝伤教送:送别时的酒会给人伤感。
- 官娃岂要迎:官家小姐又何必特意迎接。
- 舞腰那及柳:舞姿比不上柳条轻盈。
- 歌舌不如莺:歌声无法与黄莺相比。
- 乡国真堪恋: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光阴可合轻:时光流逝,轻松而过。
- 三年遇寒食:三年来的寒食节日。
- 尽在洛阳城:这些回忆都发生在洛阳城。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连钱嚼金勒”),拟人(如“舞腰那及柳”),以及对仗(如“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展现了诗的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和寒食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酒: 代表着离别与感伤。
- 花: 代表着美好与短暂。
- 柳: 象征着柔美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洛桥寒食日作十韵》是写哪个节日的诗?
- A. 中秋节
- B. 寒食节
- C. 端午节
-
诗中“泼火雨新晴”描绘了怎样的天气?
- A. 多云
- B. 刮风
- C. 新雨后的晴朗
-
“乡国真堪恋”中的“乡国”指的是哪里?
- A. 洛阳
- B. 杭州
- C. 故乡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白居易的诗更注重日常生活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更强调自然对心灵的滋养和人们的生存困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诗歌史》
- 《白居易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