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时间: 2025-01-26 03:00:03

鸊鹈淬剑鹊调弓,猎罢阴山落日红。

铁骑不嘶沙碛草,牙旗飞掣桔槔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鸊鹈淬剑鹊调弓,猎罢阴山落日红。
铁骑不嘶沙碛草,牙旗飞掣桔槔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猎人们在阴山猎杀后,夕阳西下时的景象。鸊鹈(即水鸟)在水中淬炼剑刃,鹊鸟则在调弓。猎人们结束了狩猎,夕阳映红了阴山的景色。铁骑(骑兵)在沙碛和草地上行进,却不再嘶鸣,牙旗在桔槔的风中飞舞。

注释:

字词注释:

  • 鸊鹈:一种水鸟,形似鸭,常栖息于水边。
  • 淬剑:用水或油等冷却金属,使其更坚硬,形容猎人准备武器。
  • 鹊调弓:鹊鸟在鸣叫,这里指猎人准备弓箭。
  •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中国北方,是古代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
  • 铁骑:骑马的士兵,象征军队。
  • 牙旗:古代战旗,通常用于军队的标识。
  • 桔槔风:桔槔是运水的工具,形容风吹动的情景。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背景,特别是与蒙古及西北地区的关系。诗中描绘的狩猎场景,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耕,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军事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边疆冲突频繁,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边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出塞曲》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猎人们的英勇气概。首句以“鸊鹈淬剑鹊调弓”开篇,描绘了一幅充满动态的画面,表现出猎人们在准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落日,夕阳的红色映衬出阴山的壮丽,给人一种广袤而苍凉的感觉。诗中提到“铁骑不嘶”,则反映了战争的沉寂和猎人归来的宁静,似乎暗示着战争的结束或暂时的平静。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猎人准备到狩猎结束,再到夕阳落下,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生活画卷。最后的“牙旗飞掣桔槔风”不仅描绘了风的动态,还象征了希望与勇气,展示了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鸊鹈淬剑鹊调弓:描绘猎人们准备出征时的场景,体现出狩猎的紧迫感。
  • 猎罢阴山落日红:猎人结束狩猎,夕阳洒下红光,渲染出一种壮丽的气氛。
  • 铁骑不嘶沙碛草:骑兵行进在沙土和草地上,却没有马的嘶鸣声,象征着战争的宁静。
  • 牙旗飞掣桔槔风:战旗在风中摇曳,暗示着军队的威武和士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鸊鹈淬剑”,形象地表现了猎人准备的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边塞猎人的生活与壮志,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战争的思考,情感基调中蕴含着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鸊鹈:象征着生命与猎捕的主题。
  • 落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铁骑:象征军事力量,表现出边疆的紧张态势。
  • 牙旗:代表军队的荣誉与士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鸊鹈淬剑”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捕鱼
    • B. 准备狩猎
    • C. 照顾家禽
  2. “铁骑不嘶”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3. 诗中“落日”象征着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生命的结束
    • C. 繁荣昌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亦描绘边塞生活,表现出游牧民族的豪情与壮志,与尹耕的《出塞曲》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王昌龄更侧重于思乡与壮志,而尹耕则侧重于猎人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边塞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