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台》

时间: 2025-01-10 22:02:31

天半香台隐翠岑,倚阑极目意萧森。

数竿雨竹生朝爽,几点烟松入幕阴。

一棹雁飞苍屿远,三商人坐白云深。

石屏认取当年字,藓剥苔封直至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玉台
释今鸷 〔明代〕

天半香台隐翠岑,
倚阑极目意萧森。
数竿雨竹生朝爽,
几点烟松入幕阴。
一棹雁飞苍屿远,
三商人坐白云深。
石屏认取当年字,
藓剥苔封直至今。


白话文翻译:

在半空的香台上,翠绿的山峰若隐若现,我倚着栏杆极目远望,心中感到一阵萧瑟。几根雨后竹子在晨风中摇曳,几缕烟雾从松树间飘入我的视线。远处,一只大雁飞过苍茫的岛屿,三位商人坐在白云深处。石屏上,我辨认出当年的字迹,苔藓剥落,封存已久,直至今日仍然清晰可见。


注释:

  • 香台:一种香气浓郁的台子,象征着高雅与宁静。
  • 翠岑:青翠的山峰。
  • 倚阑: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悠闲的状态。
  • 萧森:形容环境的冷清和寂寥。
  • 雨竹:形容雨后生机盎然的竹子。
  • 烟松:形容松树间的轻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苍屿:遥远的岛屿。
  • 三商人:三位商人,这里可能隐喻某种人生态度或生活状态。
  • 石屏:一块石头,上面可能刻有字。
  • 藓剥苔封:苔藓的剥落,表示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残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今鸷,明代僧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某个清晨,诗人可能在香台上静思,感受到幽静的自然之美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紫玉台》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交融的诗作。开篇描绘了一个隐秘而清幽的环境,香台与翠岑的结合,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诗人倚栏远眺,心中萧瑟,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绪。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雨后竹子与烟雾松树,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雨竹的生机与烟松的淡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一棹雁飞苍屿远”,这一句通过大雁的飞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远方的思考。三位商人的描写,可能暗含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了人们在自我追求与自然和谐之间的关系。

最后两句“石屏认取当年字,藓剥苔封直至今”,通过回忆过去,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珍贵,传达出一种对岁月的惆怅与思索。整首诗在宁静中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半香台隐翠岑:半空中的香台与青翠的山峰交相隐现,描绘出静谧的自然美。
  • 倚阑极目意萧森:诗人倚靠在栏杆上,极目远眺,感到内心的孤独与清冷。
  • 数竿雨竹生朝爽:几根经雨洗礼的竹子在晨风中摇曳,生机盎然的情景。
  • 几点烟松入幕阴:几缕烟雾从松树间飘出,增添了神秘感。
  • 一棹雁飞苍屿远:大雁飞向远方的苍茫岛屿,象征自由与追求。
  • 三商人坐白云深:商人坐在白云深处,可能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石屏认取当年字:在石屏上辨认出往年的字迹,传达对过去的怀念。
  • 藓剥苔封直至今:苔藓剥落,依然保留着痕迹,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来比喻诗人的心境。
  • 拟人:竹子、松树等自然物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数竿雨竹”和“几点烟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清晨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台:象征高雅与宁静。
  • 翠岑:代表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 雨竹: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生机。
  • 烟松:传达一种神秘的氛围。
  • 苍屿:象征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石屏: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台”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高雅的台子
    • C. 一种乐器
  2. 诗人倚靠在哪里?

    • A. 树上
    • B. 栏杆
    • C. 地上
  3. “一棹雁飞苍屿远”中的“苍屿”指的是:

    • A. 近处的小岛
    • B. 远处的岛屿
    • C. 一片湖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现了思乡之情,与《紫玉台》中的孤独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常见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