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老峰》
时间: 2025-01-10 22:1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长老峰
释今鸷 〔明代〕
此峰何代得僧名,
翘首徒深仰止情。
月上一轮虽见相,
泉驱万壑不闻声。
影分紫玉低群岳,
势入丹霄控太清。
为问何人窥绝顶,
山根时有白云生。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峰是什么年代得到了“僧”的名字呢?
我仰望它,心中深感敬仰。
月亮在空中高悬,虽然能看到它的影子,
但山泉流过万壑,却听不到它的声音。
影子在紫色的玉石间与群山交错,
气势直入丹青的天空,控制着太清。
我想问谁敢窥视这绝顶,
山脚下时常有白云缭绕。
注释
- 长老峰:指的是某座具体的山峰,因其形状或历史缘由被称为“长老”。
- 翘首:抬起头来,形容仰望的姿态。
- 月上一轮:指月亮在空中升起,形容时间的流逝。
- 泉驱万壑:泉水流过无数的山谷。
- 紫玉:指的是山石的颜色,紫色的玉石。
- 丹霄:指的是红色的天空,寓意高远。
- 控太清:控制着高远的清空气。
- 白云生:山脚常有白云缭绕,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鸷,明代僧人,擅长诗文,作品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士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沉浸,诗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崇敬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望长老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长老峰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全诗以“峰”为主线,逐步展开,展现了长老峰的高耸与神秘。
诗的开头提到“此峰何代得僧名”,引发读者思考这个名字的来源,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接着,通过“月上一轮虽见相,泉驱万壑不闻声”,对比了月亮的可见与山泉的无声,暗示人世间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的淡泊。
“影分紫玉低群岳,势入丹霄控太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长老峰的巍峨壮丽,似乎在向天空挑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赞美。最后两句“为问何人窥绝顶,山根时有白云生”则引出一种哲理思考,令人反思何为真正的高峰,或许在于心灵的升华,而非单纯的物理高度。这种深邃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更具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峰何代得僧名:询问这座山峰何时被称为“长老”,引出对其历史的探讨。
- 翘首徒深仰止情:抬头仰望,心中满是崇敬之情。
- 月上一轮虽见相:月亮高悬,虽能看见其影,却无法触及。
- 泉驱万壑不闻声:山泉流淌但无声,隐喻自然的宁静。
- 影分紫玉低群岳:描绘长老峰影子映在紫色的山石上,形态优美。
- 势入丹霄控太清:气势如虹,直冲云霄,展现出雄伟壮丽。
- 为问何人窥绝顶:问谁敢攀登至顶峰,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 山根时有白云生:山脚下常有白云弥漫,象征自然的灵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泉比作无声的存在,突出宁静。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如“翘首”、“仰止”。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老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自然的伟大与人类渺小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老峰:象征着高远与智慧。
- 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泉:代表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宁静。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问“此峰何代得僧名”,意在探讨什么? A. 山峰的高度
B. 山峰的历史
C. 山峰的美丽 -
“月上一轮虽见相”中,月亮的影子代表什么? A. 自然的喧嚣
B. 人生的孤独
C. 时间的流逝 -
诗中“影分紫玉低群岳”描绘了什么? A. 山的颜色
B. 山的形态
C. 山的高度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望长老峰》都描绘了高山的壮丽,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远方的渴望和壮志,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