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

时间: 2025-01-10 22:35:24

晓雨初晴烟未收,江云一带引轻舟。

模糊认得南徐树,不到家山十六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
李基和 〔清代〕
晓雨初晴烟未收,
江云一带引轻舟。
模糊认得南徐树,
不到家山十六秋。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细雨刚刚停歇,烟雾尚未散去,
江上的云彩一片连绵,轻轻引导着小舟前行。
隐约能认出南徐的树木,
却已是十六个秋天未能回到家乡。


注释:

  • 晓雨: 清晨的雨。
  • 烟未收: 雾气尚未消散。
  • 江云: 江面上浮动的云彩。
  • 轻舟: 小舟,指轻便的船只。
  • 南徐树: 指南方的徐州一带的树木。
  • 家山: 指作者的故乡。
  • 十六秋: 十六个秋天,形容漫长的时间。

典故解析:

  • 南徐: 指江苏南部一带,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游历,留下诗篇。
  • : 在中国文化中,秋天常常象征着思乡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基和,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清晨,作者经过鹤汀侍读斋时,看到董文敏的画作而生发的感慨,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李基和的《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诗的开头“晓雨初晴烟未收”,描绘了一个清新的早晨,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雨后的江面上,云彩与水波相映,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接着,“江云一带引轻舟”,轻舟在江面缓缓前行,仿佛在引领着诗人去探寻那模糊的南徐树。这种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更流露出诗人对远方故乡的眷恋。

诗中“模糊认得南徐树,不到家山十六秋”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尽管已经隔了十六个秋天,但心中对故乡的记忆依然鲜明。整首诗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深情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这种情感在清代诗歌中常见,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雨初晴烟未收: 清晨的细雨刚刚停下,空气中还弥漫着未散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朦胧的氛围。
  2. 江云一带引轻舟: 指江面上连绵的云彩,仿佛在引导着小舟行驶,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3. 模糊认得南徐树: 诗人在朦胧中认出了南方的树木,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4. 不到家山十六秋: 十六个秋天未能归家,表达了长时间的离愁别绪。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江云比作引导者,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景象。
  • 拟人: 云彩似乎具有人性,能够引导船只,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出深沉的情感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雨: 代表新的开始,清新的气息。
  • 江云: 象征自然的美与变幻。
  • 轻舟: 代表自由与流浪。
  • 南徐树: 象征故乡的记忆。
  • :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雨初晴烟未收”描绘的是哪个时间的景象?

    • A. 晚霞
    • B. 清晨
    • C. 正午
    • D. 黄昏
  2. 诗人模糊认得的南徐树象征着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自然的美
    • D. 友谊的象征
  3. 诗中“不到家山十六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C. 对友人的怀念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与孤寂。
  2. 杜甫《春望》: 反映了对家国的忧虑,与李基和的思乡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李基和研究》
  • 《山水诗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