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监院应公》

时间: 2025-01-10 22:29:07

僧多六十作閒人,君正勤劳在六旬。

心等虚空无彼我,病除四大益精神。

可知难处真如幻,莫作歧看冤亦亲。

吾道埋头风雪下,不须飏颂落声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监院应公
作者: 释今鸷 〔明代〕

僧多六十作閒人,
君正勤劳在六旬。
心等虚空无彼我,
病除四大益精神。
可知难处真如幻,
莫作歧看冤亦亲。
吾道埋头风雪下,
不须飏颂落声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到,年过六十的僧人们大多已经退休,而你却在六十岁时仍然勤奋工作。你的内心如同虚空,没有分别之念,四大病痛都已消除,精神更加焕发。可以知道,艰难的境遇其实如同幻影,不要因为误解而看待冤屈如同亲近。我的修行是在风雪中默默耕耘,不需要在喧嚣中吟颂赞美。


注释:

  • : 指和尚,这里指年迈的和尚群体。
  • 六十作閒人: 指年过六十的和尚大多已退隐,不再参与世俗事务。
  • 君正勤劳在六旬: 指对方在六十岁时仍然努力工作。
  • 心等虚空无彼我: 心中无我我相,意识到一切都是空无。
  • 病除四大: 四大,即地、水、火、风,古代医学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病痛的消除暗指内心的宁静。
  • 真如幻: 实际与幻象之间的对比,强调人生的无常。
  • 莫作歧看冤亦亲: 不要因误解而对待仇恨如同亲近。
  • 吾道埋头风雪下: 指自己在艰难环境中默默修行。
  • 不须飏颂落声尘: 不必在世俗的喧嚣中歌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鸷,明代僧人,诗风清逸,善于抒发禅理与人生哲思。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佛教思想,关注内心的修行与精神的觉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释今鸷年长之时,显然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修行生活的独特理解。在当时社会,许多僧人选择隐退,而他则选择继续努力,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寿监院应公》展现了释今鸷对人生、修行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中通过对比年过六十的闲人和仍在勤奋工作的君,表达了对修行态度的肯定。诗人强调内心的空灵,认为真正的修行应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无我、无分别的境界。他提到四大病痛消除,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体现了禅宗的思想。

全诗字句简练,意境深远。最后一联“吾道埋头风雪下,不须飏颂落声尘”更是道出了诗人对世俗赞美的淡然,强调了修行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坚持与沉静,而非外界的喧闹与认可。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适合那些在追寻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阅读与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僧多六十作閒人: 描述年长的僧人们选择退休的现象,暗示社会对老年人的普遍看法。
  2. 君正勤劳在六旬: 强调“君”在同龄人中仍在努力工作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勤奋向上的精神。
  3. 心等虚空无彼我: 说明内在心境的状态,达到无我无我的境地,体现禅的核心思想。
  4. 病除四大益精神: 说明在修行中,身体的病痛消失,精神得以升华,反映出修行对身心的积极影响。
  5. 可知难处真如幻: 验证世间的困难其实都是幻象,真理在于内心的觉悟。
  6. 莫作歧看冤亦亲: 提醒不要因误解而对待仇怨,强调和解与慈悲。
  7. 吾道埋头风雪下: 诗人表达自己在艰难环境中坚持修行的决心。
  8. 不须飏颂落声尘: 强调不需要外界的赞美与认可,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坚定。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闲人和勤劳者,突出修行的重要性与价值。
  • 隐喻: “心等虚空”隐喻修行者的境界,达到无我无我的理想状态。
  • 排比: “不须飏颂落声尘”通过排比的结构增强了语气的坚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修行与世俗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坚持修行的重要性。诗人在反映个人修行态度的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 象征无我、无物的境界,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 四大: 表达人的身体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对生死、病痛的看法。
  • 风雪: 象征艰难困苦,反映修行者的坚持与努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释今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四大”指的是哪四种元素?
    A. 金、木、水、火
    B. 地、水、火、风
    C. 忍、让、静、心
    D. 明、暗、虚、实

  3. 诗人希望怎样看待冤屈?
    A. 要报复
    B. 应该亲近
    C. 不要因误解而看待
    D. 应该忽视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释今鸷的《寿监院应公》相比,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但更多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反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偏重于内心的修行与哲思,后者则着重于外在景物与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