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青县》

时间: 2025-01-11 06:13:25

归棹争湍急,篙人薄暮喧。

收帆依野渡,贳酒问荒村。

细雨芦中艇,疏灯柳下门。

孤城寒色起,吹角易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棹争湍急,篙人薄暮喧。
收帆依野渡,贳酒问荒村。
细雨芦中艇,疏灯柳下门。
孤城寒色起,吹角易黄昏。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船只在急流中争相驶动,划船的人在薄暮时分喧哗着。
船帆收起停靠在野外的渡口,喝酒聊天时顺便询问附近的荒村。
细雨中小船停在芦苇丛中,稀疏的灯光照亮柳树下的门。
孤独的城池在寒色中显现,号角声吹响,黄昏便悄然来临。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棹:归来的船桨。
  • 湍急:形容水流急促。
  • 篙人:用篙推船的人。
  • 薄暮:傍晚时分。
  • 收帆:收起船帆。
  • 贳酒:借酒畅谈。
  • 荒村:偏远的村庄。
  • 细雨:小雨。
  • 芦中艇:停在芦苇中的小船。
  • 疏灯:灯光稀疏。
  • 孤城:孤独的城市。
  • 寒色:寒冷的色调。
  • 吹角:吹响号角。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乡村风景的喜爱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潮,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水乡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董潮游历青县时,受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江南水乡的眷恋与思考。

诗歌鉴赏

《雨宿青县》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水乡画面。诗的开头以“归棹争湍急”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到急流中划船的情境,展现了水乡的动态美。接下来的“篙人薄暮喧”,则通过声音描绘了船夫们在傍晚的喧嚣,反映了人们在水边生活的生动场景。

“收帆依野渡,贳酒问荒村”则展示了诗人在安静的渡口停留,享受与友人共饮的惬意,并且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这里的“荒村”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细雨中的“芦中艇”,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和柔和的美,稀疏的灯光与柳树下的门形成了温暖与孤独的对比,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感。最后一句“孤城寒色起,吹角易黄昏”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孤城在寒色中显现,号角声吹响,黄昏的来临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寓意深远。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乡的静谧与生活的闲适,以及对生命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董潮卓越的艺术才华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棹争湍急:描绘归来的船只在急流中行驶,展现自然环境的动态。
  • 篙人薄暮喧:夜幕降临,船夫们的喧闹声与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收帆依野渡:船停靠在渡口,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 贳酒问荒村:饮酒聊天,表现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细雨芦中艇:在细雨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柔和与静谧。
  • 疏灯柳下门:灯光稀疏,营造出一种温馨但孤独的氛围。
  • 孤城寒色起:孤城在寒色中显现,象征孤独与思索。
  • 吹角易黄昏:号角声响,黄昏来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孤城和寒色的结合,暗示情感的孤独。
  • 拟人:篙人的喧闹为自然赋予了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棹:象征归属与归隐。
  • 湍急:象征生活的急促,反映时代的变迁。
  • 荒村:象征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乡村的宁静。
  • 细雨:象征柔和与思念。
  • 孤城:象征孤独与思考,反映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归棹争湍急”描绘的是何种场景?

    • A. 安静的渔村
    • B. 急流中归来的船只
    • C. 繁华的市集
  2. “贳酒问荒村”中“贳酒”意为:

    • A. 借酒
    • B. 买酒
    • C. 酿酒
  3. 诗中“孤城寒色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景色的感悟与哲思,但更侧重于壮阔的场景与雄心壮志。而董潮的《雨宿青县》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内向,注重描绘日常生活的静谧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董潮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水乡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