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白话文翻译:
竹子生长在荒野之外,枝梢高耸入云,仿佛有百寻之高。
没有人来欣赏它的高洁气节,它只得独自坚守自己的贞操。
不愿沾染湘妃的泪水,羞于进入皇宫的乐器。
谁能制作长笛,便可以为我奏出龙的吟唱。
注释:
- 竹:竹子,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
- 荒野:荒凉的野外,指竹子生长的环境。
- 百寻:形容竹子非常高,寻为古代的长度单位,约合现代的两米。
- 高节:高洁的品格和志节。
- 贞心:坚贞不渝的心志。
- 湘妃泪:指湘妃竹的泪水,传说中湘妃因思念而泣的泪水,象征忧伤与柔情。
- 上宫琴:指宫廷中的乐器,象征权贵与奢华。
- 长笛:一种乐器,这里象征着音乐的表达。
- 龙吟:龙的吟唱,象征着高昂、壮丽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孝先,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道生,号临池,擅长诗歌,尤其以咏物诗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对当时世俗环境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生长的环境和特性,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世俗的蔑视。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竹子生于荒野,却高耸入云的形态,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竹子无人欣赏的孤独,和诗人对高节的坚守,尽管感到无奈,却依然不愿染上世俗的污垢。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渴望,表达了希望通过音乐表达出内心的豪情壮志。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生荒野外:开头点明主题,竹子在偏远的地方生长,暗示其孤独。
- 梢云耸百寻:描写竹子的高大,象征志向的高远。
- 无人赏高节:表达竹子无人欣赏的无奈,暗含社会对高洁品格的不理解。
- 徒自抱贞心:即便无人欣赏,竹子依然坚守自己的品格,显示出一种自我坚持的精神。
- 耻染湘妃泪:不愿意染上世俗的情感,表现出对清高的执着。
- 羞入上宫琴:拒绝融入奢华的宫廷生活,表达对权贵的蔑视。
- 谁能制长笛:呼唤能够制作乐器的人,渴望音乐的表达。
- 当为吐龙吟:希望表达出内心的豪情壮志,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梢云耸百寻”用形象的比喻描绘竹子的高大。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竹子展开,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抗拒,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坚贞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
- 荒野:象征孤独和艰难的环境。
- 龙吟:象征理想和追求,表现出诗人渴望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人赏高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快乐
- C. 愤怒
- D. 忧伤
-
“耻染湘妃泪”中的“湘妃”指的是哪个典故?
- A. 仙女
- B. 寡妇
- C. 心爱的女子
- D. 忧伤的女神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友情
- C. 高洁的品格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 - 郑板桥
- 《咏柳》 - 贺知章
诗词对比:
- 《竹石》与《咏竹》同样以竹子为题材,但《竹石》更侧重于竹子的坚韧和生存能力,而《咏竹》则更强调竹子的高洁品格与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南北朝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