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片琼英价动天,
连城十二昔虚传。
良工巧费真为累,
楮叶成来不直钱。
白话文翻译:
这片美丽的琼英价值连城,曾经在十二个城市中流传,但如今却只是虚名。优秀的工匠辛苦付出,真正的劳累却被忽视,最终所得到的报酬却连纸钱都不够。
注释:
字词注释:
- 琼英:指的是美玉般的花朵或精美的事物,寓意珍贵。
- 连城:指的是城池相连,形容数量众多或极为珍贵的意思。
- 昔:过去、以前,表示时间。
- 虚传:指的是没有实质内容的传闻或名声。
- 良工巧费:指的是优秀的工匠在工艺上的投入和努力。
- 楮叶:指的是纸张,通常用楮树的树皮制作。
典故解析:
"连城十二"可能隐喻着古代的市井文化或名声的广泛传播,或许与当时社会对艺术品和工艺品的追逐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因其作品语言华丽、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唐代晚期,时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李商隐对当时流行的艺术追求和工匠的艰辛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敏感和对艺术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一片》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艺术价值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琼英”这一意象,描绘出一片极为珍贵的花朵,象征着艺术或美的追求。接着,诗人提到“连城十二”,暗示着这种美好的事物曾经在社会中享有盛名,但如今却成为了“虚传”。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也批判了社会对真正艺术价值的忽视。
“良工巧费真为累”,诗人感叹那些辛勤工作的工匠们,尽管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时间,但最终得到的报酬却是微薄的,甚至连制作纸张的钱都不够。这一方面反映了工匠的辛酸,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社会对艺术与工艺的轻视,暗示艺术品的价值并不总是与其付出成正比。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与反讽的效果,李商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冷漠与对工匠辛劳的不公评价,表现了他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琼英价动天:这一句强调琼英的价值,意在引起读者的关注,暗示其珍贵。
- 连城十二昔虚传:表现出这种美的珍品曾经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但如今却只是一种空洞的名声。
- 良工巧费真为累:强调工匠的辛勤劳动与付出,暗示其不被社会重视。
- 楮叶成来不直钱:表达了工匠所得到的报酬极为微薄,甚至无法支付基本的生活需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的花朵比喻为珍贵的事物,加深了意象的美感。
- 对比:通过对“昔虚传”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突显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艺术与现实的对立中,深刻揭示了社会对艺术品的轻视与工匠的困境,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艺术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英:象征着艺术的美好与珍贵,代表着人类追求完美的理想。
- 连城:表示数量众多,暗示过去的辉煌与现今的失落。
- 楮叶:象征着物质的庸俗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工匠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琼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普通的花
B. 珍贵的艺术品
C. 平凡的生活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良工巧费”,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工匠的辛苦被社会认可
B. 工匠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C. 工匠的工作非常简单
D. 工匠们的生活富裕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的美
B. 艺术与现实的对立
C. 人生的哲理
D. 战争的悲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商隐的《一片》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但侧重于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无奈,而李商隐则更多地集中在艺术价值与工匠辛劳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李商隐《一片》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