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约玉川于次日游北山玉川以事不往夜闻风雨大作予亦兴索感赋》
时间: 2025-04-27 06:4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夜转危坐,孤亭酒半醺。
可怜一片月,隔断万重云。
两地风兼雨,相思我与君。
青山空有约,几负鹿麋群。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我坐在孤亭里,酒意正浓。
可怜那一轮明月,却被重重云层隔开。
两地之间风雨交加,我与君的相思之情愈发浓烈。
青山虽然有了约定,然而却辜负了那群鹿和麋。
注释:
- 清夜:指清静的夜晚。
- 孤亭:独立的亭子,象征孤独。
- 酒半醺:喝了一半的酒,表示微醺的状态。
- 可怜:可惜、怜悯。
- 一片月:指明月,象征思念。
- 隔断:被阻隔,不能相见。
- 万重云:形容云层非常厚重,难以穿透。
- 两地:指诗人与友人分别在两个地方。
- 青山:山的象征,代表约定的地点。
- 负:辜负、失约。
- 鹿麋群:指自然中的鹿和麋,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典故解析:
- 月亮:古往今来,月亮常被用来象征思念与离愁。
- 青山:青山常被视为忠诚与承诺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保禄,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情感丰富,常表达思乡及离愁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夜,作者原计划与友人游北山玉川,但因恶劣天气未能成行,因而产生了浓厚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清夜为背景,作者在孤亭中微醺,独自品味思念之苦。前两句通过对夜晚与酒的描绘,引出孤独和微醺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用“可怜一片月,隔断万重云”描绘了月亮被云层遮挡的场景,象征着与友人之间的隔阂与难以相见的遗憾。诗的后半部分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两地风兼雨”进一步渲染了相思的苦楚,而“青山空有约,几负鹿麋群”则显示了自然与人情的对比,青山虽有约定,却无法实现,令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夜转危坐:深夜里坐得不安稳,暗示心中不安。
- 孤亭酒半醺:在孤独的亭子中微醉,表现孤独感。
- 可怜一片月:月亮虽美,却让人感到可惜,暗含思念。
- 隔断万重云:云层厚重,无法看到月亮,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两地风兼雨:两地的恶劣天气,暗示思念的煎熬。
- 相思我与君:直接表明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 青山空有约:青山虽有约定,但因天气未能成行。
- 几负鹿麋群:表达对失约的惋惜,暗含自然的美好与人情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象征思念。
- 拟人:青山有约,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可怜一片月,隔断万重云”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月亮的思念以及青山的失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云:代表阻隔与无法相见的痛苦。
- 青山:象征承诺与自然美。
- 酒:暗指对现实的逃避与微醺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亭酒半醺”中的“半醺”表示什么状态? a) 醉得厉害
b) 微醉
c) 清醒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青山空有约”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与友人的约定未能实现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b -
全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酒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诗中虽有不同的背景与情绪,但都通过月亮这一意象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隔离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注释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