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岭》

时间: 2025-01-25 01:43:23

石磴何盘纡,烟萝相映护。

仰陟双峰凹,俯窥一线路。

泉声鸣幽涧,鸟道出高树。

隔岭有数村,疑向桃源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碎石岭
作者: 曹翰田〔清代〕

石磴何盘纡,烟萝相映护。
仰陟双峰凹,俯窥一线路。
泉声鸣幽涧,鸟道出高树。
隔岭有数村,疑向桃源住。

白话文翻译

这条石阶曲折蜿蜒,烟雾中的藤萝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仰头望去,两座峰峦凹陷,俯视时又能看到一条蜿蜒的小路。泉水在幽深的山涧中潺潺流响,鸟儿在高大的树上穿梭飞舞。隔着山岭,有几座村庄,仿佛是隐居在桃花源中一般。

注释

  • 碎石岭:指石头较小、碎的山岭。
  • 盘纡:形容道路或山势曲折。
  • 烟萝:指山中雾气缭绕的藤萝。
  • 仰陟:向上攀登。
  • 双峰凹:指两座山峰中间凹下的部分。
  • 俯窥:向下看。
  • 一线路:指一条小路。
  • 泉声鸣幽涧:泉水在幽静的山涧中流动的声音。
  • 鸟道:鸟儿飞行的路径。
  • 隔岭:山岭相隔。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翰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具田园情怀。其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碎石岭》写于作者游览山水之际,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碎石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中描绘的石阶、藤萝、泉水、树木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尤其是“隔岭有数村,疑向桃源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村落的向往与对世外桃源的憧憬。全诗用词清新,意象丰富,透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诗中“烟萝相映护”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而“泉声鸣幽涧”则通过声响的描写增添了空间的深邃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水之间。诗末的“疑向桃源住”更是点睛之笔,凸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普遍存在,反映出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磴何盘纡:描绘山道的曲折,生动展现山路的复杂。
  2. 烟萝相映护:藤萝与烟雾交融,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神秘感。
  3. 仰陟双峰凹:仰望双峰,形成对比,表现空间的立体感。
  4. 俯窥一线路:俯视小路,展示出自然的延展性。
  5. 泉声鸣幽涧:泉水声响,渲染出幽静的环境氛围。
  6. 鸟道出高树:鸟儿在高树间飞翔,表现自然的生动、活泼。
  7. 隔岭有数村:远处村庄的描写,增强了山中人居的意象。
  8. 疑向桃源住:向往桃花源般的生活,表达对理想隐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源”比喻理想生活,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石磴何盘纡,烟萝相映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声鸣幽,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人间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出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普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磴:象征自然的崎岖与艰辛。
  • 烟萝:象征神秘与生机。
  • 泉水:象征生命与灵动。
  • 鸟道:象征自由与灵活。
  • 桃源:象征理想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磴何盘纡”所描绘的是什么? A. 直路
    B. 曲折的山路
    C. 河流
    D. 平原

  2. “隔岭有数村”一句中“村”字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忐忑
    B. 喜悦
    C. 隐逸
    D. 悲伤

  3. 诗中用“桃源”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繁华都市
    D. 遥远的地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田园情怀。

诗词对比
曹翰田的《碎石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曹的诗更为细腻,注重场景的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渊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