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竺山二十咏》

时间: 2025-02-04 15:29:14

白公诗酒人,惜也未闻道。

乍可无除书,不可坏丹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公诗酒人,惜也未闻道。乍可无除书,不可坏丹灶。

白话文翻译

白公(白居易)是一位饮酒作诗的人,遗憾的是他未能领悟道理。偶尔可以不去除掉书卷,但绝不能损坏炼丹的灶台。

注释

  • 白公: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诗酒生活闻名。
  • 惜也未闻道:遗憾的是他没有领悟到更深的道理。
  • 乍可无除书:偶尔可以不去除掉书本或知识。
  • 不可坏丹灶:不能损坏炼丹的炉灶,暗示对修炼和追求真理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谋,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刘克庄生于南宋时期,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其作品常反映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石竺山二十咏》是刘克庄在山中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道理的追求。此诗反映出作者对知识和修炼的重视,体现了哲理与自然的结合。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虽然篇幅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观。开头提到白居易,表明作者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与思考。白居易以其饮酒作诗的生活方式而闻名,但刘克庄却在此表达了一种遗憾,认为即使是才华横溢的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未能领悟道理,这种反思让人感到深刻。

“乍可无除书”的句子进一步引发思考,偶尔不去重视书本知识并没有关系,说明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过程,适时的放下也是一种智慧。然而,“不可坏丹灶”则强调了追求真理和自我修炼的重要性,炼丹象征着内心的修为和智慧的追求,警示人们在追求精神境界时不可轻言放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人生的哲学,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修炼与智慧的积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公诗酒人:提到白居易,设置了一个文化的背景,暗示着一种生活态度。
  • 惜也未闻道:表达对白居易未能领悟更高道理的惋惜。
  • 乍可无除书:表达对知识的态度,偶尔可以不去依赖书本。
  • 不可坏丹灶:强调保持内心修炼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无除书”和“坏丹灶”进行对比,表达出作者对知识与修炼的双重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白居易为引子,探讨了知识与修炼的关系,提醒读者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内心的修养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公:象征文学才华和饮酒作诗的生活。
  2. :象征知识和学问。
  3. 丹灶:象征内心的修炼和对真理的追求。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展现出作者对人生和智慧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2. “不可坏丹灶”中的“丹灶”象征什么?

    • A. 书本知识
    • B. 内心修炼
    • C. 文学创作
    • D. 酒宴生活
  3. 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

    • A. 追求物质
    • B. 追求名利
    • C. 追求智慧与内心的修炼
    • D. 追求享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展现了饮酒与人生哲学的结合。
  • 杜甫《春望》: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白居易的作品可以进行对比,白居易的诗多表达生活的乐趣与感慨,而刘克庄则更为关注内心的修炼与哲理的探寻,展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