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支岩》

时间: 2025-01-27 03:20:49

不上岩来四十年,高僧灭度我皤然。

归葱岭路止只履,访草庵基无一椽。

狂欲片帆浮巨浸,老扶双拐到危巅。

谁人肯伴黄师伯,何不旁边著两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辟支岩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不上岩来四十年,高僧灭度我皤然。
归葱岭路止只履,访草庵基无一椽。
狂欲片帆浮巨浸,老扶双拐到危巅。
谁人肯伴黄师伯,何不旁边著两禅。

白话文翻译:

这四十年来我未曾登上辟支岩,听闻高僧已圆寂,心中感到无比苍白。
回家的路在葱岭上却只剩单薄的鞋履,前来拜访的草庵已无一间残存。
我渴望着一叶小舟在巨大的水面上漂浮,老态龙钟的我拄着双拐艰难攀登到危险的山顶。
谁愿意陪伴我这位黄师伯,不如在旁边一起修禅?

注释:

  • 辟支岩:指的是一个名山,象征着修行和悟道的地方。
  • 高僧灭度:指高僧已去世,表示对其逝去的惋惜。
  • 葱岭:指青翠的山岭,常用以描写自然风光。
  • 草庵:指简陋的寺庙或居所,象征着清净的修行环境。
  • 黄师伯:可能是指一位著名的高僧,暗示对其的尊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师道,号紫岩,南宋诗人,以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四十年的人生风雨后,回首往昔,感慨时光流逝与高僧的离去,表达了对佛法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辟支岩》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的诗。诗人在经历了四十年的岁月后,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这种强烈的对比,勾勒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首句“不上岩来四十年”,直接点明了时间的遥远与自身的变化,随后的“高僧灭度我皤然”,则展现出对高僧的追思与惋惜,暗示着对信仰的渴望与追寻。

诗中不仅有对往昔的追忆,还有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归葱岭路止只履”描绘出自己归途的孤单,象征着对清净庙宇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接下来的“狂欲片帆浮巨浸”,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挣扎,像是对生命的呐喊。

最后两句“谁人肯伴黄师伯,何不旁边著两禅”则是一种哲学式的反思,诗人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孤独与追寻,表达了对修行伙伴的期盼。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自我情感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上岩来四十年:表明诗人未曾再回到辟支岩,暗示时间的流逝。
  • 高僧灭度我皤然:感慨高僧的离世,内心充满惆怅。
  • 归葱岭路止只履:描述回家的路途艰难,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访草庵基无一椽:草庵已毁,反映出人事的变迁。
  • 狂欲片帆浮巨浸:表达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 老扶双拐到危巅:自我形象的描绘,体现出老年的无奈与坚持。
  • 谁人肯伴黄师伯:渴望有伴侣一起修行,表达孤独感。
  • 何不旁边著两禅:希望与他人分享修行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如“狂欲片帆浮巨浸,老扶双拐到危巅”。
  • 比喻:通过“片帆”与“巨浸”的比喻,表达渴望与挣扎。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精神寄托的渴望,表现出对修行的执着与对孤独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辟支岩:象征修行与悟道的场所,反映出内心的追求。
  • 高僧:代表智慧与信仰的引导者,诗人对其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往精神生活的追寻。
  • 草庵:象征简单的生活与清净的内心,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双拐:象征着衰老与无奈,同时也代表着坚持和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不上岩来四十年”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时间的流逝
    • B. 对高僧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热爱
  2. “归葱岭路止只履”中,“只履”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孤独
    • B. 富贵
    • C. 寂静
  3. 诗中提到的“黄师伯”代表了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心中的理想修行者
    •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终南山》: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与《辟支岩》相似,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