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用和御史席上偶成》
时间: 2025-01-10 23:2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用和御史席上偶成 李东阳 〔明代〕
雨后凉生别院东, 午窗残暑坐来空。 水光倒射檐头日, 弦籁时鸣树底风。 南国骚人方作赋, 西台御史正乘骢。 文逋未觉驱除尽, 暂得幽欢此会同。
白话文翻译:
雨后的凉意在别院的东边生起, 午后的窗户旁,残留的暑气已消散无踪。 水面的光影反射着檐上的日光, 树下的风不时传来如弦乐般的声响。 南方的文人正在创作诗赋, 西台的御史正骑着骏马巡视。 文思的困扰还未完全驱散, 在此聚会中暂时得到了宁静的欢愉。
注释:
- 别院:指别致的庭院或别墅。
- 坐来空:指暑气消散,感觉空旷凉爽。
- 水光倒射:水面反射的光线。
- 弦籁:指风声如弦乐般悦耳。
- 骚人:指文人,诗人。
- 西台御史:指御史台的官员,负责监察。
- 乘骢:骑着骏马。
- 文逋:指文思的困扰或难题。
- 幽欢:指宁静的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前七子”。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中即兴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中即兴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雨后凉爽、水光日影、风声如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愉悦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思困扰的暂时解脱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别院的清凉景象,通过“水光倒射檐头日,弦籁时鸣树底风”等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与和谐。诗中“南国骚人方作赋,西台御史正乘骢”一句,既展现了文人的创作情景,又暗示了政治的清明。结尾的“文逋未觉驱除尽,暂得幽欢此会同”则表达了诗人对文思困扰的暂时解脱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后凉生别院东:雨后的凉意在别院的东边生起,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
- 午窗残暑坐来空:午后的窗户旁,残留的暑气已消散无踪,表达了暑气消退后的舒适感。
- 水光倒射檐头日:水面的光影反射着檐上的日光,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 弦籁时鸣树底风:树下的风不时传来如弦乐般的声响,用音乐比喻风声,增添了诗意。
- 南国骚人方作赋:南方的文人正在创作诗赋,展现了文人的创作情景。
- 西台御史正乘骢:西台的御史正骑着骏马巡视,暗示了政治的清明。
- 文逋未觉驱除尽:文思的困扰还未完全驱散,表达了诗人对文思困扰的感受。
- 暂得幽欢此会同:在此聚会中暂时得到了宁静的欢愉,体现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弦籁时鸣树底风”,用弦乐比喻风声,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水光倒射檐头日,弦籁时鸣树底风”,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别院的清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思困扰的暂时解脱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 水光倒射:水面反射的光线,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 弦籁:风声如弦乐般悦耳,增添了诗意。
- 骚人:文人,诗人,展现了文人的创作情景。
- 西台御史:御史台的官员,负责监察,暗示了政治的清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光倒射檐头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水面反射的光线 B. 阳光直射水面 C. 水面波光粼粼 D. 阳光透过树梢
-
“弦籁时鸣树底风”中的“弦籁”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琴声 C. 鸟鸣 D. 水声
-
诗中“南国骚人方作赋”表达了什么? A. 文人的创作情景 B. 文人的闲适生活 C. 文人的政治抱负 D. 文人的忧国忧民
-
“文逋未觉驱除尽”中的“文逋”指的是什么? A. 文思的困扰 B. 文人的贫困 C. 文人的疾病 D. 文人的忧虑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东阳《徐用和御史席上偶成》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李诗更注重文人生活的表达,而杜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等多位明代诗人的作品。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