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王华甫提刑二首
作者:刘克庄
何必求佳传,家庭论自公。
颍滨碑玉局,曲阜状南丰。
辔远方追电,筝调每值风。
深知有遗恨,不见捷旗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何非要追求美好的传说,家庭的事情自有公论。
在颍滨的碑文上铭刻着美好的局面,曲阜则记载着南丰的业绩。
我驾马远行追逐闪电,琴声调子每当遇到风便响起。
深知内心有遗憾,却不见那捷报的红旗高挂。
注释:
字词注释:
- 佳传:美好的传说,指名声或遗德。
- 家庭论自公:家庭的事情自然会被公论,意指对品德的评价。
- 颍滨碑:指位于颍滨的碑文,象征着历史和荣耀。
- 玉局:比喻优雅的境地或局面。
- 曲阜:孔子的故乡,象征着儒家文化。
- 状南丰:指南丰的事迹,可能指某位杰出人物的功绩。
- 辔远方追电:驾马远行,追逐电光,意在表达急切之情。
- 筝调:古筝的曲调,象征优美的音乐。
- 捷旗红:捷报的红旗,意指胜利的消息。
典故解析:
- 颍滨碑:此处提及的碑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位名人或事件相关,通过碑文来表明历史的影响。
- 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根基,借此传达对道德和文化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铁崖,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官职,后因战乱而辞官隐居。他的诗风豪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擅长咏史抒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华甫提刑去世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悼念与不舍之情。诗中通过对历史和个人经历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挽王华甫提刑二首》是一首在悼念友人的同时,充满了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个人成就及道德观念的探讨。开头两句以“何必求佳传”引入,提出了对名声的反思,似乎在劝诫世人不必过于追求光辉的传说,家庭的事自有公论,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接下来的两句更是将视角转向历史的丰碑与个人的追求,颍滨与曲阜的对比表现了历史的辉煌与个人的渺小。诗中“辔远方追电”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急切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筝调每值风”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流动和情感的起伏。
最后一句“深知有遗恨,不见捷旗红”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历史与个人之间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必求佳传:开篇即表明,追求美好的名声并非人生的唯一目标。
- 家庭论自公:强调在家庭与个人的道德中,真正的性质自会显现。
- 颍滨碑玉局:引用历史象征,表现对历史光辉的敬仰与自我渺小的感慨。
- 曲阜状南丰:进一步对比历史与个人的成就,表现出文化的沉淀。
- 辔远方追电:表现急于追求理想的心情与努力的状态。
- 筝调每值风:音乐意象的引入增添了情感的层次,表达了生活的美好和短暂。
- 深知有遗恨:最后的总结,内心的遗憾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借代:历史人物和事件被借用来代表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 象征:捷旗红象征着成功与希望,反映了内心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悼念友人的同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个人价值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传:象征名声与声誉。
- 碑、局:象征历史的积淀与荣光。
- 电、风:象征生命的迅速与变化。
- 筝调:象征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自我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传”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传说
B. 家庭琐事
C. 历史故事 -
"辔远方追电"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内心的安静
B. 急于追求理想的心情
C. 对历史的怀念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的珍贵
B. 对历史的敬畏与人生的思考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追求理想与豪情的相互结合。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歌都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刘克庄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的责任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