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初入秦淮作》
时间: 2025-01-26 02:2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初入秦淮作
作者: 程颂万 〔清代〕
一夕海风吹梦去,觉来身到江南。
红桥停唤玉人骖。
凭阑花第一,扶柳月初三。
断戟零钗都未洗,任伊潮去潮添。
六朝人哭好江山。
桃花空画扇,孔翠不名庵。
白话文翻译:
一夜的海风吹走了我的梦,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江南。
在红桥边停下脚步,呼唤着美丽的女子。
我倚着栏杆,看到第一朵花开,月亮刚好是初三。
断掉的刀戟和散落的钗子都还没洗净,任凭潮水来来往往。
六朝时期的人们为这美好的江山而哭泣。
桃花只是空画的扇子,而孔翠则没有名声的庵堂。
注释:
- 一夕海风:指一夜的海风,寓意梦境的破碎。
- 觉来身到江南: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身处江南。
- 红桥:指红色的桥梁,是江南的一种风景。
- 玉人:美丽的女子。
- 凭阑:倚靠栏杆,指观赏风景。
- 断戟:古代兵器,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历史的遗留。
- 六朝人:指古六朝时期的文人,表达对美好江山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成就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美景,情感细腻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初入秦淮之际,表达了他对江南的初印象以及历史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碰撞。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初入秦淮作》以清新婉约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初到江南的感受。开篇即用“海风吹梦去”引入,显示出梦境的脆弱和现实的清晰对比。红桥与玉人交织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浪漫和美感,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在诗中,作者不仅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更通过“断戟零钗”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们心中的哀伤。六朝时期的兴衰与现代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厚度。
诗的最后两句“桃花空画扇,孔翠不名庵”,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桃花虽美,但终究是空洞的画面,孔翠却没有名声的庵堂,这不仅是对物质的追寻,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反映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韵味与历史积淀,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夕海风吹梦去:描绘了夜间海风的影响,带走了诗人的梦,暗示现实的醒悟。
- 觉来身到江南:强调了梦境与现实的转变,突出了江南的美丽。
- 红桥停唤玉人骖:在红桥旁,诗人呼唤美丽的女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 凭阑花第一,扶柳月初三:通过生动的景象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增添了诗意。
- 断戟零钗都未洗:象征着历史的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任伊潮去潮添:潮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
- 六朝人哭好江山:反映了对历史的感叹与对美好江山的追忆。
- 桃花空画扇,孔翠不名庵: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花空画扇”,将桃花比作空洞的画面,表现出内心的惆怅。
- 对仗:如“断戟零钗”和“潮去潮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潮水以情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风景的描绘与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风:象征着梦的破碎与现实的觉醒。
- 红桥:江南特有的风景,代表着美丽与爱情。
- 玉人:美丽女子,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断戟:历史的遗留,象征着战争与纷争。
- 桃花:美好而短暂的事物,象征着青春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桥”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美丽与爱情
C. 历史的遗留 -
“六朝人哭好江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渴望
B. 对美好江山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
“桃花空画扇”中的“空”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失落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临江仙》的对比:
- 两首诗都有江南的美丽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临江仙》则更多地融入了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传记》
- 《江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