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陈郎玉汝之官》
作者: 刘克庄
择地喜将父,戴星勤坐曹。
阿奴已伤锦,君子好更。
大尹徵求寡,先贤抚字劳。
直须琴调古,莫倚棒头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仕途的期望与对古人智慧的尊重。诗人首先描述在选择合适的地方和时机来报答父亲的辛劳,努力在官场上做出成绩。接着提到身边的人(阿奴)受到了伤害,暗示了官场中的复杂与危险。君子应当志向高远,追求更高的理想。最后诗人提到,要以古琴的旋律来调和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倚靠权势与地位来抬高自己。
注释:
- 择地:选择合适的地点。
- 戴星勤坐曹:形容在官场上努力工作。
- 阿奴:可能指仆人或身边的人。
- 君子:有德行的人。
- 大尹:指地方官员。
- 徵求寡:强调对人才的稀缺和对贤能的渴求。
- 琴调古:用古琴的音乐来修身养性。
- 棒头高:比喻依赖权势或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龙,号天衣,晚号白沙,南宋诗人、词人,擅长诗、词、文,士大夫气质浓厚,其诗风清丽而含蓄,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与士人追求理想的时代,诗人试图在纷繁的官场中寻求清白与理想的栖息地。
诗歌鉴赏:
《陈郎玉汝之官》是一首深刻反映了官场生活与个人理想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既有对父辈期望的承接,也有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在选择合适的地方和时机来报答父亲的辛劳时,诗人体现了对家庭的重视与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通过“阿奴已伤锦”一句,诗人传达了在官场中身边人遭遇丧失的无奈与痛楚,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君子好更”则显示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提醒人们不要因眼前的权势而迷失方向。最后,诗人提倡用古琴的旋律来进行内心的修炼,强调精神与情感的修养,避免单靠外在的权力与地位,这种思考非常契合宋代士人的价值观,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择地喜将父:选择合适的地方来回报父亲的辛劳。
- 戴星勤坐曹:在官场上努力工作,表明个人奋斗的决心。
- 阿奴已伤锦:暗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反映官场的险恶。
- 君子好更:君子应当追求更高的理想。
- 大尹徵求寡:地方官员对人才的稀缺感到忧虑。
- 先贤抚字劳:尊重前辈的辛勤与贡献。
- 直须琴调古:应以古琴的旋律来修身。
- 莫倚棒头高:不要依赖权势与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琴调古”比喻修身养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古人智慧的尊重,体现了士人对品德与才华的重视,以及对权势的警惕。
意象分析:
- 琴:象征高雅与修身养性。
- 父亲:代表传统与责任。
- 君子:象征理想与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阿奴已伤锦”,其意为: A. 受到了重伤
B. 生活富裕
C. 关系和谐
D. 受到尊重 -
“君子好更”强调: A. 君子应当有勇气
B. 君子要追求更高的理想
C. 君子应该安于现状
D. 君子要平淡无奇 -
诗中提到的“大尹”指的是: A. 地方官员
B. 富豪
C. 书法家
D. 诗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苏轼在官场生活的不同态度,刘克庄更强调内心与品德的修养,而苏轼则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的个性。两者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反映出士人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