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春九日寿溪三绝》

时间: 2025-04-28 19:40:08

渴饮茅柴不计杯,有时跌倒在苍苔。

松风浩荡俄吹醒,安用龙巾拭吐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渴饮茅柴不计杯,有时跌倒在苍苔。
松风浩荡俄吹醒,安用龙巾拭吐哉。

白话文翻译:

我渴了,就用茅草做的水杯来喝水,喝的时候也不在乎用什么杯子。有时会跌倒在青苔上。
松林的风浩荡而来,瞬间把我吹醒,何必用龙巾来擦拭我的口水呢?

注释:

  • 渴饮:口渴时饮水。
  • 茅柴:用茅草或柴火制成的器具,这里指简陋的水杯。
  • 苍苔:青苔,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象征自然环境。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通常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
  • 龙巾:古代一种华丽的手巾,象征地位和豪华。
  • 拭吐:擦拭口水。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云峰,南宋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可能是在寿溪游玩,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首春九日寿溪三绝》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饮水、跌倒和松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开头以“渴饮茅柴不计杯”引入,强调诗人对物质的淡泊,表明自己不拘泥于世俗的形式,而是关注内心的真实需求。接着,诗人提到“有时跌倒在苍苔”,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也象征着人生的跌宕起伏。最后,松风的呼啸声如同自然的召唤,使诗人从迷醉中醒来,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安用龙巾拭吐哉”则是对奢华的轻蔑,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将自然与人心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渴饮茅柴不计杯”:表达了诗人对饮水的需求,反映出他对物质的无所谓。
    2. “有时跌倒在苍苔”:通过跌倒的意象,暗示人生的无常。
    3. “松风浩荡俄吹醒”:松风的描写带来一种清新感,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4. “安用龙巾拭吐哉”:质疑奢华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真实的追求。
  •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茅柴”比喻简陋的生活方式,表达对物质的不在乎。
    2. 拟人:松风似乎有生命,能将人从沉醉中唤醒。
    3. 对仗:前后句对称,形成一种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然与真实,反对世俗的繁华,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茅柴:象征简朴,体现对物质的无所谓。
  • 苍苔:象征自然环境,反映人生的起伏。
  • 松风:象征自然的力量,带来清新和觉醒。
  • 龙巾:象征奢华,表达对世俗的轻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渴饮茅柴不计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 B. 对物质的淡泊
    • C. 对饮酒的热爱
  2. “松风浩荡俄吹醒”中“松风”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人的思想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王维: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恬淡的隐居生活,而刘克庄则更突出对世俗繁华的反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曲赋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