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自题词稿》
时间: 2025-04-28 01:2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自题词稿
作者: 邓嘉缜 〔近代〕
风里飞花,雨余黏絮,些些情境谁知。
渐老红蚕,可能抛却冰丝。
鸡鸣如晦人间世,托微波剩有清词。
但其间,莫写闲愁,只写幽思。
近来韵事翻新藁,纵不逢胜侣,忍负襟期。
无语东风,等闲吹皱春池。
中心涌起弹棋局,留寒山片石嵚奇。
谱银笺,莫付歌鬟,只付家儿。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飞舞的花瓣和雨后湿黏的絮状物,这些情境又有谁能够理解呢?岁月渐渐让红色的蚕蛹变老,或许可以抛弃那冰冷的丝线。鸡鸣时分仿佛黑暗笼罩着人间,只有微波中留存着清脆的词句。然而这其中,不要写闲愁,只想表达幽幽的思念。最近的韵事犹如翻新的草本,虽然没有遇到理想的伴侣,但我愿忍受这份失落。无言的东风,随意地吹皱了春池的水面。心中涌起弹棋的局面,留下寒山上的片石嵚峭。我谱写在银色的笺纸上,不愿交给歌姬,只愿留给我的孩子。
注释:
- 飞花:指春天风中飘舞的花瓣,象征美好的瞬间。
- 黏絮:指雨后湿润的棉絮,暗示依依不舍的情感。
- 红蚕:指成熟的蚕,象征岁月的流逝。
- 鸡鸣如晦:鸡叫声传来时,仿佛世界一片黑暗,暗示人间的纷扰。
- 清词:指优美的诗词。
- 闲愁:无所事事的忧愁。
- 幽思:深沉的思念。
- 银笺:指精致的书写纸,象征书信或诗歌的雅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嘉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作多受传统文化熏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高阳台 自题词稿》写于邓嘉缜生命的晚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爱情及岁月流逝的深刻思考。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高阳台 自题词稿》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开头部分“风里飞花,雨余黏絮”以生动的意象引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情的脆弱。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自省于“渐老红蚕”,暗示岁月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同时,鸡鸣如晦的意象则深化了对人间世态的思考,似乎在提醒人们在浮华背后,生活的本质依然复杂而难解。
全诗的情感逐渐由对闲愁的拒绝转向对幽思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未来的期许。结尾部分提到的“谱银笺,莫付歌鬟,只付家儿”,更是将爱与责任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珍视,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博大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里飞花,雨余黏絮: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
- 渐老红蚕,可能抛却冰丝:暗示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过往的放下。
- 鸡鸣如晦人间世:鸡鸣声中透出的沉重感,象征人间的烦扰与混乱。
- 托微波剩有清词:在动荡中依然保留优雅的文字。
- 但其间,莫写闲愁,只写幽思:明确表达创作的方向,拒绝消极情绪。
- 近来韵事翻新藁:新旧交替,诗人的情感经历反复。
- 纵不逢胜侣,忍负襟期:即使没有理想的伴侣,也愿意承受这一切。
- 无语东风:春风无言,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心。
- 中心涌起弹棋局:心中思绪如棋局般复杂,暗示思考的纠结。
- 留寒山片石嵚奇:描绘一种孤独、冷清的境地。
- 谱银笺,莫付歌鬟,只付家儿:将诗歌的情感寄托于子女,表现出对家庭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渐老红蚕”,用蚕象征岁月的流逝。
- 拟人:如“无语东风”,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哲思,表达了对家庭和责任的珍视,强调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花:象征青春的短暂与美好。
- 黏絮:暗示情感的纠缠与复杂。
- 鸡鸣:象征清晨与希望,但也暗含世事的艰难。
- 银笺:象征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鸡鸣如晦”是指什么?
- A. 鸡叫声清晰
- B. 鸡叫声如同黑暗
- C. 鸡鸣时分明亮
- D. 鸡鸣时分宁静
-
诗人希望在诗中表达什么情感?
- A. 闲愁
- B. 幽思
- C. 忧伤
- D. 喜悦
-
“谱银笺,莫付歌鬟,只付家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朋友的依恋
- B. 对家庭的珍视
- C. 对诗歌的热爱
- D. 对社会的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邓嘉缜与李清照: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均表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李清照的词中常见对情感的细腻剖析,而邓嘉缜则更加注重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邓嘉缜相关研究文献
- 近现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