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

时间: 2025-01-11 09:55:02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我这孤独的臣子怀着一片深情,经历了多少次漂流,水痕却依然深刻。
我极为怜惜这撑起一切的力量,它自古以来便如此,但我担心它在今时今日会崩溃。
秋天的苔藓侵蚀了残存的螺壳,春雨中蟂蟀的鸣叫在空中回荡。
我真想携带双鹤在矶头静坐,明月下的深夜悠然吟唱。

注释

  • 孤臣:指孤独的臣子,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思念。
  • 漂没:漂流、消失,形容经历的艰难。
  • 撑住:比喻支撑、维持的力量。
  • 崩颓:崩溃、衰败。
  • 藓蚀:苔藓侵蚀,表现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蟂鸣:蟂蟀的叫声,象征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晚号心斋,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其学说影响深远。王守仁在官场上经历了多次波折,晚年在江西、浙江等地从事教育与著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守仁晚年,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常常怀念过往的岁月,表达了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同时也渴望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孤独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通过“孤臣”和“漂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忧愁,体现出他作为一个臣子的忠诚与悲哀。接着,诗人以“藓蚀秋螺”描绘自然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表现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一种理想的宁静和闲适,诗人希望与双鹤共坐,吟唱明月之下,体现出他对内心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向往。这种对比既显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也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孤臣一片心:表达了作者作为臣子的孤独与对国家的关心。
  2. 几经漂没水痕深:经历了许多波折,水痕深刻象征着经历的苦楚。
  3. 极怜撑住即从古:对古老的支撑力量的珍惜与怀念。
  4. 正恐崩颓或自今:担心这种力量在现在会崩溃,流露出忧虑。
  5. 藓蚀秋螺残老翠:自然景象描绘,秋天的苔藓侵蚀了残留的生命。
  6. 蟂鸣春雨落空音:春雨中的蟂鸣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
  7. 好携双鹤矶头坐:向往与友人共坐于矶头,表达宁静的愿望。
  8. 明月中宵一朗吟:在明月下吟唱,体现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臣”比喻诗人自己,体现孤独。
  • 拟人:自然景象如“蟂鸣”赋予生动的情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臣:象征忠诚与无奈。
  • 水痕:代表经历与时间的痕迹。
  • 秋螺:象征生命的脆弱与逝去。
  • 双鹤:象征友谊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 明月:象征宁静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臣”指的是谁? A. 一位忠臣
    B. 一只孤独的鸟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2. “藓蚀秋螺”中的“藓”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气候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答案:B

  3. “明月中宵一朗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A. 追求权力
    B. 渴望宁静的生活
    C. 希望旅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王守仁的《蟂矶次草泉心》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但王守仁更侧重于对国家和自我的思考,而李白则更突出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王阳明集》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