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夫韵》

时间: 2025-01-11 08:04:01

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岩瀑随风杂钟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实夫韵
王守仁

诗从雪后吟偏好,
酒向山中味转佳。
岩瀑随风杂钟磬,
水花如雨落袈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雪后吟诗的乐趣,以及在山中品酒时的美妙体验。山间的瀑布随着风声,似乎夹杂着钟声和磬声,水花如同细雨般洒落在袈裟上。

注释:

  • :吟唱,吟诵。
  • 酒向山中味转佳:在山中饮酒,其味更加美好。
  • 岩瀑:山岩上的瀑布。
  • 杂钟磬:钟声与磬声交杂,形容声音的和谐。
  • 袈裟:僧侣所穿的衣服,通常用来象征佛教文化。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钟磬”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常常在寺庙中听到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禅意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阳明学”,强调心即理,重视内心的修养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守仁隐居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他选择了退隐山林,借酒与诗来陶冶情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守仁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平和的心境。开篇提到“雪后吟”,给人以清新之感,暗示经过严冬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迎来了新的灵感。而“酒向山中味转佳”,则进一步强调山中环境的独特魅力,使得酒的味道更加醇厚。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接下来的描写中,岩瀑与风声的结合,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交响乐,令人心神向往。最后一句“水花如雨落袈裟”,则把诗意推向了更高的境界,水花轻柔地落下,如同细雨,给人一种生动而又静谧的感觉,袈裟的意象也增添了一种佛教的禅意。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修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诗从雪后吟偏好:诗人在雪后的静谧中吟诗,意在强调自然的清新与灵感的涌现。
  2. 酒向山中味转佳:在山中饮酒,享受的滋味更佳,表达出身处自然的美好体验。
  3. 岩瀑随风杂钟磬:瀑布在风中流动,声音如同钟磬,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4. 水花如雨落袈裟:水花轻柔如雨,落在袈裟上,传递出一种宁静的禅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花比作细雨,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对偶的结构使得语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瀑布与风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的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王守仁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强调心灵的修养与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代表生活的享受与乐趣。
  • 岩瀑: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钟磬:代表宁静的宗教文化。
  • 袈裟:象征佛教的宁静与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酒向山中味转佳”表达了什么?

    • A. 山中的酒味更佳
    • B. 酒的味道不如以前
    • C. 酒只在城市中好喝
    • D. 酒在任何地方都一样好喝
  2. 诗中“水花如雨落袈裟”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 A. 雨水洒落在地上
    • B. 水花轻柔如雨,落在僧侣的袈裟上
    • C. 水花在大海中翻腾
    • D. 雨水打湿了山石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守仁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守仁更侧重于内心的修养与宁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洒脱。李白的《庐山谣》中描绘的自然景色更为壮丽,情感更为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