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卫书壁》
时间: 2025-01-11 05:1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兴隆卫书壁
作者: 王守仁
山城高下见楼台,
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
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
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
衡阳那有雁飞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山城,楼台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傍晚时分,野外的哨所在急促地鸣角。通往贵竹的道路是从峰顶延伸而下,来自夜郎的人正好在日落时分归来。春天的莺鸟和花朵在路旁夹道而生,惊动了早已老去的春光,雉堞高耸入云,在傍晚时分绽放。诗人写信的纸屡次在手中书写又屡次抛弃,衡阳的那边又有多少大雁飞回呢?
注释:
- 兴隆卫:指的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表示诗人所处的地点。
- 山城:高山上的城池,形容地势高耸。
- 楼台:指城中的高楼和台阁。
- 野戍:野外的防守哨所,暗指军队的驻扎。
- 贵竹:一种植物,可能暗指当地的景致。
- 夜郎:古代一个小国,表示外来的人。
- 莺花夹道:形容春天的鸟鸣花香,生机勃勃。
- 雉堞:一种防御工事,形容高耸的城墙。
- 尺素:指书信,古人常用纸张写信。
- 衡阳:地名,指的是南方的一个城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宗道,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创始人之一,主张“知行合一”,强调内心的认知与实际行动的统一。王守仁的诗文兼具哲理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兴隆卫书壁》写于王守仁在兴隆卫任职期间,他在这里体验了边疆的生活,目睹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这首诗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兴隆卫书壁》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展现了王守仁在边疆的情感与思考。诗中的山城、楼台和野戍描绘出一幅典雅而雄浑的图景,给人以高远之感。尤其是“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这一句,展现了山道的险峻和外来者的归来,寓意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中春天的描写“莺花夹道惊春老”,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轮回,而“尺素屡题还屡掷”则流露出诗人对亲情和故土的思念,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最后一句“衡阳那有雁飞回”,则引发了对归属和连结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城高下见楼台:描绘了高山上的城市,楼台在山中显得格外醒目。
- 野戍参差暮角催:黄昏时分,野外的哨所发出急促的号角声,增强了时空的紧迫感。
- 贵竹路从峰顶入:形容通往贵竹的山路从山顶延伸而下,引发人对山路的想象。
- 夜郎人自日边来:夜郎人从日落的方向归来,增添了异乡人的色彩。
- 莺花夹道惊春老:春天的鸟鸣和花香夹道而生,表明春天已然老去,时间流逝。
- 雉堞连云向晚开:描绘高耸的城墙与晚霞交融,形成壮丽的景象。
- 尺素屡题还屡掷:信纸上反复书写又抛弃,表达了对信件和情感的无奈。
- 衡阳那有雁飞回: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感叹漂泊者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暗指人生的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体现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美。
- 拟人:春老、莺花的描绘让自然具有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边疆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构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城:象征高远和坚固,代表一种精神追求。
- 莺花:春天的代表,象征生命和希望。
- 野戍:象征边疆的守卫与孤独。
- 尺素:代表书信,象征情感的寄托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兴隆卫书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守仁
- C) 杜甫
-
"莺花夹道惊春老"中“春老”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春天的开始
- C) 春天的生机
-
诗中提到的“夜郎人”是指什么?
- A) 外乡人
- B) 当地人
- C) 军队
答案:
- B) 王守仁
- A) 春天的结束
- A) 外乡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与《兴隆卫书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和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感慨,而《兴隆卫书壁》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王阳明的哲学与诗歌》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