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草萍驿(二首)》

时间: 2025-01-11 07:52:08

千里风尘一剑当,万山秋色送归航。

堂垂双白虚频疏,门已三过有底忙。

羽檄西来秋黯黯,关河北望夜苍苍。

自嗟力尽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庙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草萍驿(二首)

千里风尘一剑当,
万山秋色送归航。
堂垂双白虚频疏,
门已三过有底忙。
羽檄西来秋黯黯,
关河北望夜苍苍。
自嗟力尽螳螂臂,
此日回天在庙堂。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风尘扑面而来,我手握一剑应对着万千艰难;在万山之中,秋色如画,送我归航。堂前的白云低垂,似乎显得空旷而稀疏,门前已是三次经过,心中暗自忙碌。西来的传信如秋日般黯淡,关河北望,夜色苍茫。我不禁感叹,自己的力量如螳螂之臂,已然耗尽;而今日能否挽回局势,全在于庙堂之上。


注释

  • 千里风尘:形容长途跋涉和旅途的辛苦。
  • 剑当:以剑来抵挡困难,象征勇气与力量。
  • 堂垂双白:堂前的云层低垂,云白而稀疏,象征孤寂和思乡的情绪。
  • 羽檄:古代文书,特指书信或命令。
  • 苍苍:形容夜色深沉,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力尽螳螂臂:比喻力量微薄而无能为力。

典故解析

  • 螳螂臂:出自《庄子》,比喻微小的力量无法与强大的事物抗衡。
  • 庙堂:指朝廷或统治者,诗中暗指政治权力的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提倡“致良知”,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书草萍驿》创作于王守仁晚年,彼时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力量的反思。


诗歌鉴赏

《书草萍驿》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经历千辛万苦后,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首联“千里风尘一剑当,万山秋色送归航”开篇即以壮丽的景象映衬出旅途的艰辛与归家的期盼,剑的意象则暗示了对抗困难的勇气。接下来的“堂垂双白虚频疏”则转向内心,白云低垂带来了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整首诗在描绘壮阔自然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尤其是“自嗟力尽螳螂臂”的自谦,表现出对自身力量的无奈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该诗不仅仅是对归乡的描绘,更是对政治、人生的思考,展现了王守仁心中那份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痛苦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风尘一剑当:在千里路途上,面对风尘的困扰,作者比喻自己如同一把剑,坚毅地迎接挑战。
  • 万山秋色送归航:描绘了秋天的山色,象征着归乡的希望与美好。
  • 堂垂双白虚频疏:白云低垂,给人一种空寂感,暗示内心的孤独。
  • 门已三过有底忙:反复经过门前,心中忙碌,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焦虑。
  • 羽檄西来秋黯黯:西方传来的信息令人忧心,仿佛预示着不安的未来。
  • 关河北望夜苍苍:在关河之畔,夜色苍茫,增加了诗的沉重感。
  • 自嗟力尽螳螂臂:自我感叹力量微薄,无法改变现状。
  • 此日回天在庙堂:归天之日全在于朝廷,表达对权力的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剑比作抵抗困难的力量,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千里风尘”和“万山秋色”,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结合,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归乡为线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冲突,展现了王守仁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勇气与力量的象征。
  • 秋色:象征归乡的希望与思乡之情。
  • 白云:孤独与空寂的表现。
  • 夜色:沉重与忧虑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里风尘”指的是什么?

    • A. 归乡的心情
    • B. 旅途的艰辛
    • C. 远方的景色
  2. “自嗟力尽螳螂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信
    • B. 无奈
    • C.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庙堂”指的是哪里?

    • A. 自然景观
    • B. 朝廷或权力中心
    • C. 诗人的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守仁与李白的诗作都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但王守仁更为内省,表现出沉重的思考,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充满激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王守仁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