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龙泉山(京师作)》

时间: 2025-01-11 12:34:08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龙泉山(京师作)
王守仁 〔明代〕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白话文翻译:

我热爱龙泉寺,那里的僧人稀少而朴素。
我整天坐在井边,有时躺在松树下。
一晚离开这座山,三年便在车马中奔波。
我愧疚于岩下的泉水,朝夕都在清澈地流淌。

注释:

  • 龙泉寺:位于龙泉山,是一个著名的寺庙,象征着清净和宁静。
  • 寺僧:寺庙中的和尚,作者形容其“疏野”,即生活清淡、自然。
  • 井栏:井边的栏杆,表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 松下:松树下,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 别山云:离开山中云彩,形象地表达了对山的眷恋。
  • 愧杀:感到羞愧,表示对泉水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心学”的创始人,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实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守仁在京师时,表达了他对龙泉山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追求清净心灵的哲学思想。

诗歌鉴赏:

《忆龙泉山》是王守仁对龙泉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色的深情回忆,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以“我爱龙泉寺”直接表露情感,接着描绘了寺庙的环境与僧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清幽与孤寂的氛围。诗中“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则表现了诗人离开龙泉山后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曾经宁静生活的怀念与不舍。最后一句“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则是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泉水的清澈流淌让他倍感愧疚,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自我修养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守仁对自然与心灵的思考,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爱龙泉寺:直接表白,情感真挚。
  2. 寺僧颇疏野:描写寺庙的僧人生活,强调其朴素。
  3. 尽日坐井栏:表现诗人日常的宁静生活状态。
  4. 有时卧松下:进一步展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5. 一夕别山云:离开时的惆怅,写出对山的依恋。
  6. 三年走车马:描绘离开后的匆忙生活,形成对比。
  7. 愧杀岩下泉:表达对清泉的敬仰,愧疚于自己的生活。
  8. 朝夕自清泻:泉水的清澈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自我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泉寺与清净生活相联系。
  • 对仗:如“朝夕自清泻”,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拟人:泉水被赋予了生命,流淌的清澈象征着纯净的灵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龙泉寺的描绘和对宁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反映了王守仁心学思想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泉寺:象征宁静与清净的生活。
  • 松树:代表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 泉水:象征清澈和纯净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忆龙泉山》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王守仁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龙泉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怀念与热爱
    C. 愤怒
    D. 无奈

  3. “愧杀岩下泉”中的“愧”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高兴
    D.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忆龙泉山》《山中问答》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而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王守仁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3. 《王守仁与明代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