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西子》
时间: 2025-02-04 15:50: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西子
浓抹淡妆,丰韵天然,其谁与侔。看凉凭玉槛,鱼惊俏倩,香拈莲萼,花让温柔。醉舞难支,轻颦更好,不耐欢娱只耐愁。娇嫞甚,听长廊寂寂,绣袜迟留。春风无限绸缪。奈梧叶飘零易感秋。怅台游麋鹿,繁华自歇,苑鸣蝉雀,零落谁尤。翠黛犹新,回肠未断,又泛平湖一叶舟。堪悲处,把君恩万种,付与东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浓妆淡抹间,显得自然动人。她站在凉爽的玉栏杆旁,水中鱼儿因她的美丽而惊慌,花香四溢,显得温柔可人。即使醉舞也难以维持她的姿态,微微皱眉反而更显妩媚。对欢娱的追求逐渐淡去,愁绪却更易萦怀。她的娇美令人倾心,听着长廊的寂静,轻柔的绣袜依然在这里留连。春风无限柔情,但梧桐叶子飘落,容易触动秋思。游台上看到麋鹿,繁华虽已散去,园中蝉鸣雀叫,凋零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翠绿的山黛依旧鲜明,心中依然留恋,仿佛在平湖上荡漾着一叶小舟。令人伤感的是,所有的美好情感都随着时光流逝,无法挽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浓抹淡妆:化浓妆和淡妆,形容女子的妆容。
- 丰韵天然:形容自然的美丽和韵味。
- 轻颦:微微皱眉,形容轻松的愁绪。
典故解析
- 东流:指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感情无法挽回,常用来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贻繁,清代诗人,以工整典雅的诗风著称,尤擅长描写女性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递出诗人对过往情感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 西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子(西施)的美丽,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开篇“浓抹淡妆,丰韵天然”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强调了女性的美丽不仅在于妆容,更在于自然的气质。紧接着,通过“看凉凭玉槛,鱼惊俏倩”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魅力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真实的意境。
后半部分的“怅台游麋鹿,繁华自歇”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繁华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诗人以此引发对过往情感的无限惆怅。最后几句“把君恩万种,付与东流”更是将诗中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情感流逝的无奈与悲伤。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女性美的赞美,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浓抹淡妆,丰韵天然:女子的美丽在于妆容和自然气质的结合。
- 看凉凭玉槛:站在凉爽的玉栏杆旁,增添了优雅的气质。
- 醉舞难支,轻颦更好:即使在欢快的舞蹈中,也难以掩盖其内心的愁苦。
- 春风无限绸缪:春风柔和,传递着无限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比作春风,温柔而富有生机。
- 拟人:用“鱼惊俏倩”来表现女子的魅力影响周围生物。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女性美的颂扬及对时间流逝、情感消逝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象征着惊慌与美丽的相互影响。
- 春风:代表着生命的气息和情感的温暖。
- 梧叶:象征着秋天的来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浓抹淡妆”主要是形容什么?
- A. 自然美
- B. 妆容
- C. 情感
- “春风无限绸缪”中的“绸缪”指的是什么?
- A. 结合
- B. 散落
- C. 纷飞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周贻繁的《沁园春 西子》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但周贻繁更侧重于对女性美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和对自然的崇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