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曲江》

时间: 2025-02-04 15:26:49

天子忆忠言,前此枉圣恩。

始知龙虎道,即上是东门。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祭曲江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子忆忠言,前此枉圣恩。
始知龙虎道,即上是东门。


白话文翻译:

天子在怀念忠臣的直言劝谏,之前对他们的恩惠却是徒然的。
这时才明白龙虎的道理,直入东门便是升天的道路。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子:指皇帝。
  • 忠言:指忠诚的劝告。
  • :白白、徒然。
  • 圣恩:皇帝的恩惠。
  • 龙虎道:道教中关于升天成仙的说法。
  • 东门:代表着通往成仙的道路。

典故解析: “龙虎道”源于道教文化,传达出升天成仙的思想。在古代,东门常常被视为通往光明和希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宗道,号雪庵,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创作背景: 《祭曲江》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忠臣直言之人的遭遇令人痛心。诗中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与惋惜,以及对当权者听取忠言的重要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祭曲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忠臣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所遭受的忽视和冷落。首句“天子忆忠言”直接点出主题,反映了皇帝对忠臣的思考,同时也突显出忠言的稀缺与珍贵。紧接着的“前此枉圣恩”,则表现了皇帝对自己以往对忠臣恩惠的反思,说明在当权者的眼中,忠臣的价值常常被忽视。最后两句“始知龙虎道,即上是东门”,则以道教的意象,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哲理:真正的忠诚与智慧往往被忽略,唯有在明白其中道理后,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功与升华。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惋惜与思考,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和对当权者的警醒,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子忆忠言:表达了皇帝对忠臣劝谏的记忆,显示出对忠言的重视。
  2. 前此枉圣恩:反省以往对忠臣的恩惠是不够的,强调了忠臣的价值被忽视。
  3. 始知龙虎道:开始领悟到道理,暗指忠臣的重要性。
  4. 即上是东门:东门象征着通向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体现了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天子”和“忠言”,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龙虎道”作为升天的象征,暗喻忠臣的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忠臣的缅怀,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重视,同时也对当权者提出警示,强调了忠言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子:象征权力与统治。
  • 忠言:象征真理与智慧。
  • 龙虎道:象征理想与成就。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于升华与成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忠言”指的是什么?

    • A. 诽谤
    • B. 直言劝谏
    • C. 拍马屁
  2. “龙虎道”象征着什么?

    • A. 失败
    • B. 升天成仙
    • C. 逃避责任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相比,杨维桢的诗更显沉思与反思,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忠诚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