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烟》
时间: 2025-04-28 20:3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烟
作者: 张蘩 〔清代〕
竹影摇窗,瓶花落案,昼景依然。
奈春困难支,宿酲未解,凤团初熟,兽碳犹燃。
漫检湘囊,笑拈银管,金屑毵毵素指传。
湘帘外,袅云烟一缕,缭绕花前。
阑干徙倚俄延。渐粉腕娇凭小婢肩。
任宝鸭香消,懒添兰麝云鬟斜堕,慵整珠钿。
半晌懵腾,片时掩冉,一枕邯郸别有天。
还堪恋,怕柔肠乍冷,愿与流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的悠闲画面:竹影摇曳在窗前,瓶中的花静静地落在桌上,阳光依然明媚。然而,春天的困顿让我难以支撑,宿醉未解,刚刚熟透的凤团(即凤梨)香味弥漫,炉中的兽碳还在燃烧。我漫无目的地翻找着湘囊,轻笑着拈起银管乐器,手指轻轻抚摸着金屑,传递着悦耳的声响。窗外,袅袅的烟雾缭绕在花前,仿佛在低语。倚靠在栏杆上,时光悄然延续,我渐渐依偎在娇弱的小婢肩上。任由宝鸭的香气散去,懒惰地不再添加兰麝,头发随意垂落,珠钿也不再整理。半天的迷糊,片刻的掩饰,就像在梦中,邯郸的别有天空又浮现眼前。我还在对这美好时光恋恋不舍,怕是柔肠乍冷,愿意与这流连的感觉共存。
注释
- 竹影摇窗:竹子的影子摇曳在窗上,描绘出春天的轻柔氛围。
- 瓶花落案:瓶子里的花落在桌案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
- 凤团:指一种水果,象征春天的生机。
- 湘囊:指湘南地区的装饰品,也暗示一种文化的传承。
- 懒添兰麝云鬟斜堕:形容对美好事物的懒惰与不在意,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蘩,清代词人。其作品多以描写田园生活、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诗人常常沉浸在自然的美景和个人的感受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沁园春 烟》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午后场景。开头的“竹影摇窗”与“瓶花落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环境之中。诗人用“奈春困难支”来表达自己在春日中感到的困顿,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春天的向往,另一方面却是内心的疲惫与宿醉未解的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情感逐渐深入,通过“漫检湘囊,笑拈银管”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尤其是“湘帘外,袅云烟一缕”的句子,仿佛让人看到了那轻柔的烟雾在春光中轻舞,增添了诗的意境。
最后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流连的渴望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留恋,“怕柔肠乍冷,愿与流连”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直击人心。这首诗在描绘春日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与感情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影摇窗,瓶花落案:描绘出春日的宁静与美好。
- 奈春困难支:表达春天的困惑与内心的无奈。
- 漫检湘囊,笑拈银管:展示悠闲的生活方式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湘帘外,袅云烟一缕:描绘出窗外轻烟缭绕的意境。
- 任宝鸭香消:表达对享乐时光的懒惰与随意。
- 还堪恋,怕柔肠乍冷:最终表达对美好时光的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影摇窗”比喻春日的轻柔。
- 拟人:如“袅云烟一缕”赋予烟雾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对生活的陶醉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柔和。
- 瓶花:代表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 云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梦幻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团”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水果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
“湘囊”在诗中表示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装饰品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蘩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蘩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感受,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两者在描绘春天时,一个偏向于静谧的细节,一个则以豪放的情感为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