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浣手绣观音》
时间: 2025-02-04 16:23: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浣手绣观音》
作者:陈世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清晨露水中拈花的情景,迎着凉风,照镜子,阳光刚刚升起。她看着争奇斗艳的花朵,轻巧地梳理着自己的发型,轻盈的新装像是裁剪得刚刚好。她手中的杨枝花和半空中飞舞的鹦鹉,似乎都在诉说着她的慈悲与善良。窗下,她理顺着三尺青丝,水中的月亮清澈如镜。她轻轻拿起金针,指尖盈盈如同轻盈的花瓣。频频用金盆洗手,纤细的手指高高擎起。愿望是石麟佛能保佑她,让她的梦中有意中人,愿与他共结连理,永世同盟。她在洁净的房间里恭敬地对佛像供养,三月里持斋特意记得清净。郎情妾意,偏偏依偎在一起,昨夜的虔诚尽在不言中。
注释:
- 带露拈花:指早晨露水尚存的花。
- 迎凉支镜:迎接清凉的微风,支起镜子照自己。
- 斩新裁剪:形容新衣服的剪裁。
- 杨枝:指一种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 水月泓澄:水面清澈如同月亮。
- 金针拈处盈盈:用金针轻巧地处理花朵,显得优雅。
- 石麟佛:佛教文化中的象征,寓意吉祥。
- 三月持斋:三月持斋以示对佛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世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多以生活日常为题材,借以表达情感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 浣手绣观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清晨的优雅与宁静。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还有对自我形象的审视。诗人运用“拈花”、“支镜”等细节,传达了女性的温柔与细腻。特别是“金针拈处盈盈”的描写,仿佛让人看到了女子轻巧的动作和内心的柔情。
通过描写女子的愿望与信仰,诗人展现了对爱情与佛教的双重追求,反映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在情感上保持了一种淡雅的气息,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又有对信仰的虔诚,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美丽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带露拈花:描绘清晨的美丽场景,象征希望与新生。
- 迎凉支镜:表现女子的自我关注,内心的清新与宁静。
- 万千缗直:展现女子的精致与细腻,仿佛一切都在为她服务。
- 一朵杨枝:美好的象征,暗示着她的内心世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女子的形象相联系,表现出女子的柔美。
- 对仗:如“金针拈处盈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爱情、信仰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美丽与爱情。
- 水月:象征清澈与宁静,暗示内心的纯洁。
- 金针:象征细腻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带露拈花”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傍晚
- B. 清晨
- C. 正午
- D. 深夜
-
诗人用“金针拈处盈盈”来形容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女子的优雅
- C. 自然的美丽
- D. 佛教的虔诚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在与李清照的作品对比中,两者都表现出对爱情的追求,但李清照更多的是表达失落与思念,而陈世祥则是在描绘一种宁静与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