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玉峰魏文邦彦》
时间: 2025-01-27 03:24: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玉峰魏文邦彦
梦想南山掩霭间,
眼明惊见玉峰寒。
风波旧忆横身过,
世事今归袖手看。
贩妇庸儿识名姓,
故乡遗族见衣冠。
临流卜筑平生事,
会就辽东管幼安。
白话文翻译:
梦中希望能遮掩南山的雾霭,
清晰的目光惊讶地看见了寒冷的玉峰。
往日的风波旧事已在身边掠过,
如今的世事我只愿袖手旁观。
贩卖商品的妇女和普通孩子都识得我的名姓,
故乡的遗族见到我穿戴的衣冠。
临水而筑我平生的事业,
最终能在辽东与幼安相会。
注释:
- 南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峰。
- 玉峰:指高洁、冰冷的山峰,象征崇高理想。
- 风波:指人生的各种波折与经历。
- 袖手:比喻不参与其中,表示一种超然的态度。
- 贩妇庸儿:普通的商贩与无名小儿,象征大众。
- 临流卜筑:在水边建造,表示归隐或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景。
- 辽东:指中国的东北地区,可能是指作者的故乡或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子美,号天隐,金代诗人、词人、学者。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自然景色等。元好问的诗词在金朝的文人中颇具影响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表达了他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中提到的“玉峰”象征着他内心的高洁追求,而日常生活的琐事则让他感受到世态的繁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开篇以“梦想南山掩霭间”引入,表达了对于理想境界的渴望;接着“眼明惊见玉峰寒”则展现了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对理想的向往,意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在“风波旧忆横身过”中,诗人回顾了曾经的种种经历,似乎在感慨生活的不易,而“世事今归袖手看”又显露出他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然,显示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后半部分转向对故乡的思念和生活的反思,“贩妇庸儿识名姓”中展现了与普通人相联系的情感,而“故乡遗族见衣冠”则指向身份与归属感的失落。
结尾的“临流卜筑平生事”,让人感受到一种归隐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憧憬,显示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深邃的哲思,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元好问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诗歌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想南山掩霭间: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 眼明惊见玉峰寒:从梦中醒来,看到寒冷的玉峰,象征理想的清冷与高远。
- 风波旧忆横身过:回忆往昔的经历,表示人生的艰辛与波折。
- 世事今归袖手看:对现实的态度,选择不参与纷争,保持超然。
- 贩妇庸儿识名姓:描绘普通人对自己的认知,反映出一种亲切感。
- 故乡遗族见衣冠:对故乡的怀念,可能隐含对身份的思考。
- 临流卜筑平生事:在水边计划人生的事业,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决心。
- 会就辽东管幼安:希望能在辽东找到内心的安宁,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峰寒”象征理想的高洁。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南山、玉峰等意象象征着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玉峰:代表着理想的纯洁与崇高。
- 风波:暗示人生的起伏与复杂。
- 故乡:体现了诗人的根与归属感。
这些意象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故乡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梦想南山掩霭间”中的“南山”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朋友 -
诗中提到的“风波”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人生的经历与波折
C. 旅行的经历 -
诗人选择“袖手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A. 积极参与
B. 超然淡泊
C. 忍耐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白的作品中均有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表达更为豪放,而元好问则更为内敛,表现出对世事的超然和深思。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金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