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浑兴庵超然即事韵》

时间: 2025-01-24 08:08:37

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

水边红杏小,烟外翠篁疏。

有物真常应,忘形内本虚。

人间役尘虑,到此尽消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
水边红杏小,烟外翠篁疏。
有物真常应,忘形内本虚。
人间役尘虑,到此尽消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居所的热爱。诗人认为,生活在水边的小红杏和烟雾外的稀疏竹林,都是一种自然的美景。有些事物是真正永恒的,我在这里忘却了自己的形体,内心也变得空灵。人间的纷扰和烦恼,在这里都得以消除。

注释:

  • 自得:自己得到的,常指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 逍遥:自在、不受拘束。
  • :乐趣、情趣。
  • 静居:安静的居住环境。
  • 红杏小:指水边生长的小红杏树。
  • 翠篁:青翠的竹子。
  • 有物真常应:有一些事物是真正永恒的。
  • 忘形:忘记了自己的身形。
  • 内本虚:内心本来是空虚的。
  • 尘虑:世俗的烦恼与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宁静的渴望。

创作背景:

《和浑兴庵超然即事韵》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环境,诗人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感染,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开篇的“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表明他对安静生活的偏爱。接下来的“水边红杏小,烟外翠篁疏”,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红杏的娇小与竹子的稀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诗中的“有物真常应,忘形内本虚”揭示了更深层的哲理,诗人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本质,暗示内心的空灵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最后一句“人间役尘虑,到此尽消除”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宁静之地能够摆脱世间的烦恼,达到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清静生活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自得逍遥趣”:表达诗人自己享受的自由与乐趣。
    2. “从来乐静居”:诗人一直以来都喜欢安静的生活。
    3. “水边红杏小”:描绘了水边小红杏的景象。
    4. “烟外翠篁疏”:描写烟雾之外稀疏的竹林。
    5. “有物真常应”:表明诗人对某些事物的深刻理解。
    6. “忘形内本虚”:诗人表达对自我形体的忘却与内心的虚空。
    7. “人间役尘虑”:提到在世间的繁琐与忧虑。
    8. “到此尽消除”:在此地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 修辞手法: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感受。
    • 对仗:如“水边红杏小”和“烟外翠篁疏”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暗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精神。

意象分析:

  • 红杏: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代表自然的纯真。
  • 翠篁:象征坚韧与清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水边:代表宁静与安逸的环境,适合静思。
  • 烟雾:象征朦胧与虚幻,暗示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红杏、翠篁
    B. 玫瑰、松树
    C. 荷花、柳树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忙碌与追求
    B. 逍遥与宁静
    C. 忧虑与消极

  3. 诗中“内本虚”是指什么? A. 内心空灵
    B. 物质丰富
    C. 身体强壮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居秋瞑》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继先的《和浑兴庵超然即事韵》与王维的《山居秋瞑》,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心境的结合,而张继先则更强调心灵的超脱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